文化傳承暖人心 便民服務聚溫情 安寧區(qū)河山郡社區(qū)把“生人社區(qū)”變成一呼百應的大家庭
走進河山郡社區(qū),整潔有序的環(huán)境映入眼簾,居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曬著太陽,聊著天,一派溫馨和諧的景象?!昂由娇ど鐓^(qū)位于安寧區(qū)仁壽山腹地,主要管轄中海河山郡東區(qū)、西區(qū)兩個片區(qū),共計住宅樓30棟(東區(qū)12棟樓西區(qū)18棟樓),住戶7149戶,12707人,其中獨居老人有40戶?!鄙鐓^(qū)工作人員介紹說。
挖掘資源 豐富文化生活
走進社區(qū)非遺工作室,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四位非遺老師正專注地進行敦煌巖彩畫創(chuàng)作。只見他們手握畫筆精細地描摹著每一處線條,細膩的筆觸、精妙的配色,讓古老的敦煌神韻躍然“板”上。
“巖彩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繪畫工藝,源于中國古代用礦物質材料進行繪畫,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藝術價值,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闭趧?chuàng)作的衣世民老師停下手中畫筆介紹道。他是社區(qū)居民,也是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為轄區(qū)居民,能借助社區(qū)將敦煌石粉彩繪技藝展現給大家,傳承非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币率烂袢缡钦f。
“以前覺得非遺離我們很遠,沒想到現在社區(qū)把它帶到了身邊。通過親手繪制,我對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到驕傲?!闭隗w驗巖彩畫繪制的居民李女士興奮地說。
“我們希望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現在起為期一個月,每周六都可以來非遺工作室體驗學習巖彩畫繪制,后續(xù)也會在寒暑假定期舉行體驗活動,讓大家親身感受敦煌巖彩畫的獨特韻味?!鄙鐓^(qū)負責人表示,衣世民老師是網格員在走訪中過程中發(fā)現的,就邀請他成為非遺工作室的指導老師。非遺工作室的成立,是社區(qū)發(fā)掘轄區(qū)資源、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舉措。后續(xù)我們將繼續(xù)挖掘轄區(qū)資源,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暖心關懷 情系獨居老人
回憶起2024年12月中旬的一幕,網格員宋曉英至今印象深刻。社區(qū)60 歲的徐華芳老人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正為辦理殘疾證犯愁。在入戶走訪時了解情況后,二話不說,她就陪著老人前往醫(yī)院,全程跑前跑后,幫著辦理各種手續(xù),最后又安全將老人送回家。記者跟隨網格員來到徐華芳老人家中,一開門,宋曉英就扶著老人慢慢走到沙發(fā)邊坐了下來。見到社區(qū)工作人員,徐華芳臉上立刻綻放出笑容,雖因生病說話困難,但仍努力一遍遍地表達著感激:“謝謝你們啊,要是沒有你們,我這證都不知道啥時候能辦下來,你們就跟我的親人一樣?!彼螘杂⑽罩先说氖?,輕聲叮囑:“阿姨,您有急事就給我們打電話,平時多出去走走,慢慢就會好起來的?!睖剀暗漠嬅孀屓藙尤?。
隨后記者又跟隨網格員來到了77 歲獨居老人石好智家中?!八麄儠r常打電話關心我的身體狀況、生活需求,問我菜夠不夠吃,還會幫我去買,天冷了提醒我加衣,我這心里熱乎乎的,真的就像子女在身邊一樣?!崩蠣敔斶呎f邊豎起大拇指,眼中閃著淚花。
類似的暖心故事不斷在社區(qū)上演,針對轄區(qū)獨居老人和殘疾人,社區(qū)每逢佳節(jié),網格員都會送上溫暖,八月十五的月餅、冬至的餃子、正月十五的元宵,還有日常的米面油,在符合條件的居民家中傳遞著關愛。不僅如此,社區(qū)還積極開展適老化改造補貼申請工作,網格員逐戶上門,手把手指導老人填寫申請材料,反復講解申報流程與政策,第一時間將資料送審,讓老人在繁瑣手續(xù)中感受到貼心關懷。
便民服務 匯聚愛心力量
“這里是便民服務點,平時出租車司機、快遞小哥在這可以歇個腳、喝口熱水。如有居民手不小心磕碰到,我們這有醫(yī)療箱,可以幫居民包扎,還可以免費量血壓、測身高。這里還提供輪椅、打氣筒、雨傘等物品的借用服務,居民借用的東西都會記錄在案。輪椅我覺得用處挺大的,過年值班的時候都有居民過來借?!鄙鐓^(qū)工作人員介紹道。
在記者采訪的間隙,有居民前來咨詢征兵事宜,工作人員立刻迎上去,拿出詳細的征兵資料,耐心講解政策:“您看,現在國家對軍人待遇保障很優(yōu)厚,孩子要是去參軍,不僅能鍛煉自己,還能為國防事業(yè)做貢獻……”邊說邊現場指導居民如何在網上進行報名操作,細致入微的服務讓居民頻頻點頭。
“社區(qū)還設置了積分兌換超市。這個就是針對實踐者,志愿者,還有居民也可以來參加。他們參加社區(qū)的活動,賺取積分,積分賺夠之后來咱們這兌換?!鄙鐓^(qū)工作人員介紹道,這一激勵機制有效激發(fā)了居民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社區(qū)成立了業(yè)主志愿服務隊5支,開展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社區(qū)活動開展、互助順風車等志愿服務活動。目前,注冊志愿者637人,累計服務時長7352小時。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正在參加積分兌換活動的居民張阿姨。她高興地說:“我參加了幾次社區(qū)活動,賺了一些積分。今天來兌換了一些生活用品,感覺很實用。以后我還會繼續(xù)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qū)出一份力?!?/p>
居民的出行便捷,也是社區(qū)關注的重點。此前,有居民反映小區(qū)周邊道路行人通行時間緊張,車輛行駛速度過快。社區(qū)工作人員迅速行動,多次到現場掐表計算人流量與車速,隨后積極協調交警部門。經過不懈努力,交通燈的行人通行時間延長了10秒,機動車道還加裝了限速攝像頭。
“現在過馬路安心多了,社區(qū)真的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著想,解決了大問題。”經常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王奶奶滿意地說。
此外,社區(qū)工作人員積極化解矛盾糾紛,2025年以來已累計成功調解 19起。工作人員秉持公平公正、耐心細致的態(tài)度,深入了解各方訴求,憑借專業(yè)溝通技巧,讓鄰里間、家庭內的矛盾消弭于無形。居民李大爺感慨道:“以前小區(qū)里因為噪音、雜物堆放常有爭吵,現在社區(qū)調解及時,大家相處越來越融洽,生活舒心多了。”
“我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從細微處入手,把多元交織的‘生人社區(qū)’變成‘一呼百應’的大家庭,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此收獲幸福?!焙由娇ど鐓^(qū)負責人表示社區(qū)將持續(xù)深耕、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網格管理為依托,完善“五治一體”治理格局,聚焦“一老一小”,重新規(guī)劃利用社區(qū)陣地,讓老年人發(fā)揮余熱,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
◆記者手記
一天的采訪結束了,我深深感受到河山郡社區(qū)的溫暖與活力。河山郡社區(qū)通過整合資源、提供貼心服務和推動志愿服務,為居民們打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在這里,鄰里互助、干群一心,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援手、每一項貼心服務,都編織成一張緊密的民生網,兜住了居民的幸福生活。采訪過程中,轄區(qū)獨居老人的故事也讓人為之動容,尤其是看到行動不便、說話困難的徐華芳一遍一遍地說著謝謝的時候,讓我感覺到社區(qū)工作就是要不斷地走進居民家里,傾聽她們的心聲和需求,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好事、解難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彭美姣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