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子植物早期演化研究中蘭州大學科研團隊取得新進展
11月30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fā)表了來自蘭州大學劉建全團隊的文章,填補了核心被子植物最后一個主要分枝——金粟蘭目的基因組信息,并對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歷程提供了更為翔實的證據(jù)。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分布范圍最廣、多樣化最高、適應性最強的陸生植物類群,極大地影響了其他生物類群的演化進程。然而,由于被子植物在早期經(jīng)歷了快速的輻射進化,其內部演化關系卻遲遲未被解決,這一問題也被稱為達爾文的“惱人之謎”。經(jīng)過前人長時期的努力,目前被子植物被劃分為:無油樟目、睡蓮目、木蘭藤目和核心被子植物。近年來,隨著各類群代表物種全基因組測序相繼完成,其各自的進化歷程均有了堅實而可靠的證據(jù)。劉建全團隊一直致力于解析關鍵類群的演化歷程,探究不同物種間分化適應的遺傳機制,本研究是課題組前期對芡實和金魚藻工作的進一步拓展。該研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學考察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本研究報道了高質量的四川金粟蘭基因組,填補了核心被子植物金粟蘭目的基因組信息,并通過多種分析策略和方法,深入揭示了核心被子植物間的復雜演化歷程。該成果對于早期被子植物的起源、輻射進化以及適應性演化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和理論基礎。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睿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