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濫用退款規(guī)則“僅退款”爭議引關注
在數字化購物日益普及的今天,電商平臺上的“僅退款”爭議成為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摩擦點。近日,榆中縣人民法院和平法庭就審結了一起因“僅退款”引發(fā)的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原告胡某是某平臺服裝店經營者,在接到被告袁某的訂單后,按照約定時間發(fā)貨。袁某收到商品后,以“質量不符合圖片”為由申請“僅退款”。盡管雙方在溝通時提出“若存在質量問題,袁某可申請退貨退款,退換貨運費由商家報銷”。但袁某仍堅持申請僅退款,并在多次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向平臺投訴商家。平臺在審核后,基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原則,批準了袁某的退款請求,并根據平臺規(guī)則對商家行為進行了罰款。
面對平臺的罰款和自身受到的經濟損失,商家決定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商家認為,袁某的行為屬于惡意退款和投訴,不僅違反了平臺規(guī)則,也侵犯了商家的合法權益。在收集了相關證據后,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袁某賠償經濟損失,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承辦法官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電商平臺的規(guī)定,消費者在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或與描述嚴重不符的情況下,有權申請退款。然而,如果消費者明知商品信息卻故意利用退款規(guī)則漏洞獲利,或在商品無質量、性能等問題的情況下頻繁申請退款,可能構成濫用退款規(guī)則,不合理地增加了企業(yè)和社會的經營成本,擾亂了正常的交易秩序,違反了誠實信用等原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庭根據庭審情況和雙方提交的證據,結合雙方訴求,耐心調解,最終袁某賠償商家退款金額及罰款,并承擔相應訴訟費用。
■法官提醒
“僅退款”規(guī)則是指消費者在平臺上買到“嚴重劣質、貨不對板”的商品,或者遭遇賣家在未經買家允許的情況下延遲發(fā)貨、強制發(fā)貨等情形,平臺通過多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后,支持消費者快速退貨退款或僅退款不退貨?!皟H退款”是為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保護消費者權益而提供的一個安全通道保障,消費者應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合理行使“僅退款”權利,切勿濫用退款規(guī)則,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同時,面對少數惡意消費者利用規(guī)則漏洞損害商家合法權益,商家應積極收集證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電商平臺也應不斷細化完善規(guī)則,加強監(jiān)管,平衡保護消費者權益與維護商家利益的關系,共同營造健康、公平的網絡購物環(huán)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 爍
責任編輯:鐘磊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