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冬奧 用藝術作品傳遞文明和平與友誼 ——“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作品入選者何鄂講述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1月16日,記者獲悉,甘肅省著名雕塑家、蘭州市政協(xié)委員何鄂受活動主辦方盛情邀請作為中國藝術家代表之一參加“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她創(chuàng)作的《祝賀·友誼》《雄冠》兩件雕塑作品正式入選“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本次入選的兩件雕塑精品藝術功力深厚,藝術表現(xiàn)生動、藝術手法高超。近日,記者專訪了何鄂先生。
記者:何老師,恭喜您的兩件雕塑作品入選了“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向您表示祝賀!“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國內外都是享有盛名的,推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何鄂:是的,謝謝關注!“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于2008年在中國北京、2012年在英國倫敦、2014年在中國南京和2016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過數(shù)屆,得到國際奧委會、歷屆奧運會組委會、文化和旅游部及奧運會舉辦城市及所在地駐華使領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等權威藝術院校的大力支持。歷屆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展出的各類藝術作品為奧林匹克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記者:今年,經北京冬奧組委會批準,由北京冬奧組委會、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將于1月下旬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辦。請您談談創(chuàng)作這兩幅作品的想法。
何鄂:選擇這兩幅作品參選,的確也是有感而發(fā)。就是希望通過作品,使觀眾能夠充分感受到冬奧會文化交流和體育競技的濃厚藝術氛圍。
記者:《祝賀·友誼》這幅作品,我們看到的是手拿鮮花的兩位女子擁抱的場景。請您談談作品的意義和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
何鄂:選送這幅作品是為了祝賀2022冬奧會成功舉辦。寓意中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不斷增強國際交流,展現(xiàn)與各國友好往來的廣闊前景。作品中擁抱的兩位女子分別代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東方女子代表的是我們的中華兒女,西方女子代表的是世界各國。
記者:作品《雄冠》把運動員緊緊相擁的瞬間刻畫的非常形象,讓我們看到并深刻的感受到“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您當時是怎么想的?
何鄂:作品《雄冠》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展現(xiàn),是在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作的。當時在電視上看到女排榮獲三連冠的消息后,特別激動,立刻就捏了一個小稿,很快就完成了這幅作品。用來刻畫中國女排的團結和拼搏,這和奧運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記者:看到這兩幅作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質,想必是有講究的,請您說說其中的不同。
何鄂:好的。一般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會根據(jù)作品題材選擇與之相呼應的材質,的確都是經過甄選的。作品《祝賀·友誼》用的是漢白玉材質雕刻而成。漢白玉材質溫潤,寓意溫潤、純潔的友誼。作品《雄冠》使用的花崗巖材質,寓意堅不可摧。
記者:看得出每件作品都傾注了您的情感,傾注了您對國家的熱愛和祝福,想聽聽您的感受。
何鄂:一件好的作品是需要很多知識的積累,這其中包含著對國家的關注,對民族的情懷,都是長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的確需要時間的沉淀來完成。
因此,接到“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參展邀請函時,也很有榮譽感。特意挑選這兩件作品祝賀2022冬奧會成功舉辦。這兩幅作品展現(xiàn)了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見證著改革開放的中國和國際友好往來,是我們時代的印記。女排精神是奧運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應具備的精神。用他們向世界講述中國發(fā)展的故事,用這些創(chuàng)作傳遞文明、和平、友誼。
何鄂簡介:
何鄂(女),1937年生,畢業(yè)于西北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yè)?,F(xiàn)任蘭州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專家顧問、全國城雕藝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xié)會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委員會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特聘雕塑家、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甘肅何鄂雕塑院院長。曾當選中共十四大代表,甘肅省政協(xié)第六屆、第七屆政協(xié)委員。榮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獲“隴原巾幗先鋒”榮譽稱號,“改革開放40年感動甘肅人物——工行杯隴人驕子”等多項榮譽。
其代表作品:大型城市雕塑《黃河母親》(花崗巖)1986年建造于甘肅蘭州市黃河之濱;巨型城雕《成吉思汗雕塑群》(五組青銅)2006年建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qū)成吉思汗廣場?!独C花女》(粗陶彩繪)1989年獲“劉開渠雕塑藝術基金獎”(中國美術館收藏);《?!罚ㄇ嚆~) 2009年建于江蘇宜興,獲“徐悲鴻獎”;《夢境》(青銅)2013年10月落座于美國堪薩斯州中美雕塑公園。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譙喜龍 通訊員 解婭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