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蘭州手工元宵滾出濃濃團圓味

元宵佳節(jié)未到,位于城關區(qū)鄧家巷的一家老字號甜食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讓食客們趨之若鶩的,就是又香又糯的元宵。為了保障元宵供應,店內取消了堂食,馬榮林師傅帶著徒弟們選料、做餡、蘸水、滾元宵、打包,現(xiàn)做現(xiàn)賣老蘭州手工元宵。和市面上口味豐富的網(wǎng)紅湯圓相比,馬師傅的元宵只有黑芝麻、什錦兩種,都是傳統(tǒng)餡料搭配,也是蘭州人吃慣了的老味道。
蘭州人就認這個味
2月12日,走進不長的鄧家巷,穿過排隊的人群,一眼就能望見這家老字號甜食店。笊籬中的白色糯米粉在晃動中騰起粉霧,一顆顆餡料小塊便在這粉霧中翻騰跳躍。這種傳統(tǒng)的操作方式,實在樸素的質感,本身就是一種好廣告。
馬榮林師傅十幾歲就學習蘭州傳統(tǒng)甜食的做法,從少年學徒到如今年過半百,馬師傅見證著蘭州人對手工元宵的情懷:“我們只賣黑芝麻、什錦兩種口味。由于做的年代久,再加上用料實在、口味好,這些年積累了不少老主顧。每年從正月初八開始,排隊買元宵的街坊從店內排到幾十米外。起先每天能賣2000斤左右,正月十四、十五能賣5000多斤?!?/p>
李阿姨專門從東崗趕來,已經(jīng)排了將近半個小時。她告訴記者,自己來的不巧,上一波做好的剛賣完,只能排隊再等等。自己吃了二十幾年的馬榮林元宵,雖然已經(jīng)搬家了,還是經(jīng)常過來買,已經(jīng)離不開這個老味道。
記者體驗滾元宵
或許是傳統(tǒng)味道的魅力,記者臨時起意,也想跟著馬師傅體驗手工搖元宵的過程。馬師傅在準備大盆清水和糯米粉時,記者看到了提前制作好的餡料塊。和想象中不同,元宵餡是一個個切好的小方丁。馬師傅告訴記者,餡料如果不硬,滾的時候就容易散架。
原料都備好后,馬師傅就正式上手演示了。他先把餡料塊倒進大號笊籬里,入水盆浸濕后放入糯米粉盆開啟“無影手”模式,快速搖晃,輕裹一層糯米粉后再入水盆,還要觀察元宵的干濕程度。一笊籬大約有30個元宵,反復加水加糯米粉后,笊籬變得沉重,記者端著有點費勁兒,手上的速度不自覺慢了下來。馬師傅趕緊提醒:“想讓糯米粉在一遍遍蘸水過程中不化掉,就要手下帶上速度?!苯?jīng)過五六遍重復的動作,方方正正的餡料塊早已變成“小雪球”。師傅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將大小符合標準的元宵挑出來,然后繼續(xù)搖其余的??从浾哂悬c“懈怠”,馬師傅又用美味循循善誘:“自己滾好的元宵,餡子和糯米粉融為一體,一口咬下去,外皮厚實、有嚼勁,滿嘴都是濃郁的香氣。”
擇一事,匠一心,終一生,成一作。馬師傅的微信名是“甜食匠”。他說,做老蘭州傳統(tǒng)甜食早已不是單純的為了謀生,更是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任澤昕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