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鄰蔬菜亭“蔬寫”大民生
社鄰蔬菜亭熱鬧非凡
社鄰蔬菜亭方便市民買菜
“走,趕緊買菜走,遲了就沒有了”……
每周二早上,是西固區(qū)陳坪街道天慶新城社區(qū)的“社鄰蔬菜亭”開張的日子,菜亭周圍總是排滿購菜的居民。
看似一個司空見慣的賣菜場景,實際上是村社聯(lián)動,從田間地頭直接將新鮮蔬菜送到了社區(qū)居民的餐桌,既能幫助農戶解決銷路,又讓居民吃上平價新鮮的蔬菜,引領群眾在“情蔬”中感受社區(qū)服務的溫度。
蔬菜“直通車”解決村民憂心事
天慶新城社區(qū)位于西固區(qū)的最東頭,是一個新建的住宅小區(qū),由于周邊缺乏配套完善的大型商超和蔬菜市場,居民外出買菜一直備受困擾。而地處黃河北岸的河口鎮(zhèn)張家臺村,土質好,日光充足,晝夜溫差大,這里產(chǎn)出的蔬菜品相好、口感佳,營養(yǎng)價值高,是西固區(qū)有名的高原夏菜基地。但一到夏季產(chǎn)菜高峰期,蔬菜以批發(fā)為主,成交價格低,村民收入少,這成了張家臺村村民的“憂心事”。
為了能找到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銷售途徑,張家臺村黨支部與天慶新城社區(qū)黨委開展結對合作,每周二將張家臺村的蔬菜送進天慶新城社區(qū)銷售,開啟蔬菜進社區(qū)“直通車”“社鄰蔬菜亭”也因此誕生,既讓居民吃上了平價、新鮮的蔬菜,也解決了村民的憂心事。
自今年5月份“社鄰蔬菜亭”進社區(qū)活動開展以來,已累計開展公益蔬菜進社區(qū)活動14期,累計銷售蔬菜、水果約37000斤,銷售金額約62000元,開展上門送菜服務30余次。
“自己種的蔬菜有了好銷路,感覺心里頭特踏實,生活有了奔頭,更有了盼頭?!睆埣遗_村村民張新元說。
志愿者化身“搬運工”貼心服務居民
每到“社鄰蔬菜亭”開張的日子,居民總是翹首企盼。早上9點多,張家臺村的村民拉著自家紅彤彤的西紅柿、翠綠的黃瓜、新鮮的豆角等蔬菜駛進天慶國際新城小區(qū)里,早早等待的居民開始歡呼。
“麻煩大家讓一讓,請大家站在警戒線外排好隊……”
“社鄰蔬菜亭”外,一個個紅馬甲“搬運工”兩人一組,快速地將800多斤蔬菜擺放整齊,讓排隊等候的居民早一點購買到想要的蔬菜。對于帶小孩的媽媽們和年齡大的老人,志愿者化身“搬運工”,為他們排隊買菜,并親手將菜送到他們手中。
王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年齡又大,當志愿者將買好的蔬菜送到她的手中時,王奶奶拉著志愿者的手激動地說:“你們那么忙,還想著給我排隊買菜,為你們點贊!”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社區(qū)黨委牽頭成立了以樓院長為隊長、轄區(qū)志愿者為骨干的志愿服務隊,將安全、質優(yōu)、價廉的新鮮蔬菜送到居民的餐桌上?!碧鞈c新城社區(qū)黨委書記康聰說。
一份份愛心蔬菜,一句句貼心問候,瞬間拉近了社區(qū)和居民的感情,讓居民切實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
菜亭搭橋開啟鄰里守望新模式
今年30歲的小陳患有多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每個月需要服用昂貴的藥物,生活比較困難,樓院長喬慧蘭就成了他家的??汀!澳谌粘I钪杏惺裁蠢щy及時跟我溝通,社區(qū)將盡全力予以幫助……”每次入戶,喬慧蘭都詳細了解他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并送上新鮮的蔬菜。
“‘鄰里蔬菜亭’本身是一個公益項目,具有普惠性,通過給困難居民免費送蔬菜,了解他們的情況,密切鄰里關系,開啟鄰里守望新模式?!眴袒厶m笑著說。
為了讓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吃上新鮮蔬菜,社區(qū)持續(xù)拓寬服務領域,積極主動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實行“樓院長+工作人員+志愿者”模式,樓院長負責登記居民的詳細信息,工作人員負責配菜,志愿者負責將一份份新鮮蔬菜入戶送至他們手中,也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記者手記
小菜亭惠民寄深情
社區(qū)是社會治理的末梢。如何強化服務功能、健全服務體系,把社區(qū)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是一道必須破解的課題。
天慶新城社區(qū)從居民最迫切的買菜難入手,村社對接,城鄉(xiāng)聯(lián)動,設置“社鄰蔬菜亭”,滿足居民需求,可謂把服務做到了關鍵點上,有效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用小菜亭“蔬寫”大民生,提升了轄區(qū)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走出了一條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社區(qū)治理新路子。
當然,社區(qū)服務工作要開展得更好、更貼近民眾,社區(qū)在完善服務功能和項目過程中應注意傾聽民意,充分尊重和吸納居民的意見和主張,凝聚居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強社區(qū)管理服務的針對性、互動性和實效性,使社區(qū)工作更加貼近居民的實際需要。希望更多社區(qū)能夠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大黨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黨群陣地,拓寬服務渠道,優(yōu)化服務模式,以“小切口”點亮“大民生”。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