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流通的“特供”“專供”“內供”酒均系假酒 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特供酒”清源打鏈行動
好友相約,推杯換盞,把酒言歡。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虛假標注或宣傳制售“特供”“專供”“內供”等假冒偽劣酒類商品,利用部分消費者認為特供就是好的想法,從普通酒廠低價購進散裝白酒,經過小酒廠、小作坊所謂“特供”包裝,進行虛假宣傳,流入市場牟取暴利,欺騙誤導消費者,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為進一步規(guī)范酒類市場經營秩序,蘭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緊盯酒類商品,通過全面加強日常監(jiān)管,扎實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讓消費者喝上“放心酒”。
開展“特供酒”清源打鏈行動
“市場上流通的‘特供’‘專供’‘內供’等酒類產品均系假酒,屬于非法產品,嚴禁生產、銷售。”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特殊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科科長金彥學表示。
近年來,為逃避監(jiān)管,不法商家銷售“特供酒”的手段不斷升級,有的從公開宣傳售賣轉向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進行推銷,有的通過社交平臺私聊界面,以漢字諧音等“暗語”方式進行推銷,并且在交易完成后迅速銷毀交易痕跡,給消費者的事后維權帶來了很大困難。消費者在面對這類推銷時,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不法商家的欺騙、誤導所迷惑,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對酒類批發(fā)市場開展整治,督促經營單位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切實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通過日常監(jiān)管和持續(xù)開展酒類市場常態(tài)化巡查,規(guī)范了酒類經營秩序。特別是針對節(jié)假日期間酒類產品消費量大、違法經營問題容易出現的特點,對酒類銷售較為集中的區(qū)域,組織開展突擊檢查,嚴查違法經營行為。
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關于開展“特供酒”清源打鏈專項行動的安排部署,全面開展“特供酒”清源打鏈行動。堅持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對生產、銷售、餐飲、廣告等經營主體進行“拉網式”排查。截至目前共開展監(jiān)督檢查3835人次,檢查各類經營主體7670家,將專項行動與鐵拳行動相結合,依法查辦了一批酒類違法經營案件。
購買酒類商品選擇正規(guī)渠道
“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緊盯酒類商品,通過全面加強日常監(jiān)管,扎實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強化宣傳,引導經營者要不斷增強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堅決杜絕銷售假冒偽劣、來源不明酒類產品。鼓勵廣大消費者對假冒偽劣白酒進行舉報,提高維權意識,形成部門監(jiān)管、經營者自律、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酒類市場監(jiān)管新格局,確保廣大消費者買時放心、喝得舒心、喝后安心?!苯饛W介紹。
如何才能選購到“放心酒”?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渠道要正規(guī),應選擇大型商場、連鎖超市、酒類專賣店等具有合法資質的正規(guī)商家購買酒類商品,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酒,以規(guī)避消費風險。購買酒類產品時要向商家索取購物小票,保留好電子付款憑證,必要時在發(fā)票上記錄下所購酒類的生產批號或編號。產品信息要完整,仔細查驗酒類商品標識標簽是否完整清晰。包括產品的名稱、配料、生產日期、生產企業(yè)等信息。不要購買信息不全或者無中文標簽的進口酒類商品。消費理念要正確,不要購買含有“特供”“專供”“內供”等字樣的酒類商品。這些酒類商品均為假冒偽劣產品,誤導消費者進行購買,擾亂酒類市場經營秩序,要堅決抵制。
消費者在購買酒類商品時,如發(fā)現制售帶有“特供”“專供”“內供”等字樣的酒類商品,或以“特供酒”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非法印制商標和產品包裝,生產銷售不合格酒類商品等違法行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撥打12315熱線投訴舉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袁文波 楊瀟 申琪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