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三重維度
縱觀黨的百年歷史,緊要關頭的掌舵、轉折和定向,對歷史發(fā)展、事業(yè)進步和黨自身建設的影響極為深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召開并作出歷史性、戰(zhàn)略性決策的重要會議,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p>
“兩個確立”的提出,是我們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社會實踐概括凝練而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以更加明確的堅強領導核心和科學理論指導,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凝聚起團結一致、斗志昂揚、奮戰(zhàn)偉業(yè)的磅礴力量,對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可以從歷史維度、現實維度、未來維度三個方面來深刻把握。
一是歷史維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明確提出“兩個確立”,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歷史奮斗的結晶,也是歷史經驗的啟迪、歷史規(guī)律的昭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一貫強調領導核心的重大作用,承認并肯定無產階級領袖的獨特作用,是馬克思主義權威觀的內容之一,這也為“兩個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v觀百年黨史,從1935年的遵義會議到1945年的七大,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97年的十五大,再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歷史性地提出“兩個確立”的重大政治論斷,我們看到了確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堅持科學的理論指導,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凝練概括,同時也必將為我們在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是現實維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旗幟鮮明、正本清源地宣示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到實現全面小康,從創(chuàng)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到實現人民軍隊轉型重塑,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到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中國發(fā)展成就舉世矚目,無數“中國奇跡”的背后,是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使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確保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順利推進。在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政治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境界。
三是未來維度。“兩個確立”的提出,對于凝聚思想共識,推進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順利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實現偉大復興征途中,在對待“兩個確立”這個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態(tài)度明確,并將其轉化為不斷增強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的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當前國際形勢紛繁復雜,俄烏沖突愈演愈烈,大國之間尤其是中美之間的戰(zhàn)略博弈加劇,西方國家對崛起中的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中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國際環(huán)境不容樂觀。縱觀國內,我們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依然面臨著經濟轉型、鄉(xiāng)村振興、就業(yè)保障等問題。面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嚴峻風險挑戰(zhàn),如果黨中央沒有核心、全黨沒有核心,我們這樣一個有著95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有著56個民族和14億多人口的大國,很容易成為“一盤散沙”,如果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引,很容易“迷失方向”,在重大風險挑戰(zhàn)面前不知所措。
因此,我們更需要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去深刻領會學習把握“兩個確立”的重大意義。只有堅定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才能把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只有毫不動搖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黨才有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才能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大變局中捕捉發(fā)展機遇,有效應對國內外嚴峻挑戰(zhàn),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華章。
(作者系中共蘭州市委黨校(蘭州市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 姜瑩瑩)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