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 房產|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熱門話題> 正文

■主流聲音 樂見更多大師上網搞科普

2021-12-16 09:23:39 智能朗讀:

一頭稀疏白發(fā),一件灰色夾克,語言表達簡練,知識回顧清晰……近日,85歲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走紅網絡。今年6月起,汪老在各大短視頻平臺講解海洋科學知識,短短數月吸粉百萬。

從人稱“吳姥姥”的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於人,到“被彈幕包圍”的網紅院士汪品先,一段時間以來,“大佬級硬核科普”頻頻火出圈。仔細打量這些“爆款”,雖然內容領域不盡相同,但鮮活生動、親切自然是共同的?;鸺窃趺瓷咸斓模繀抢牙汛荡笠粋€氣球,然后突然松手,氣球噌地躥上了天;百慕大三角的災難是真是假?汪爺爺打開地圖娓娓道來,陸地湖泊會出現(xiàn)二氧化碳上泛導致動植物死亡,但在海洋發(fā)生幾無可能。通過通俗的語言與直觀的實驗,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深奧的原理公式一下子清晰明了,讓觀者發(fā)自內心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可謂相當“解渴”。

“大師”走紅,折射出公眾對于科普的旺盛需求。這些年,隨著社會發(fā)展向前,日子越過越好,大家對科學的興趣愈發(fā)濃厚。從首張黑洞照片刷屏朋友圈,到引力波探測引發(fā)全民圍觀,滿滿的求知欲躍然屏幕。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海洋科學,還是基礎物理,其實都有一定的理解門檻。尤其對于相關知識儲備不足的“素人”來說,復雜的公式、精深的理論、專業(yè)的名詞,哪個都讓人撓頭,也很容易被“勸退”。吃透原理的“大師”“大家”以接地氣的方式做科普,又借用短視頻這樣的新傳播形式,“破圈”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別開生面的科普給人無限驚喜,但也有聲音認為教授院士這么搞是身份“降維”。事實上,科普工作為的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點燃大家探索科學的好奇心,激發(fā)國家民族的創(chuàng)新力。與其說這是身份“降維”,不如說是一種教育“升維”。就目前來看,中國的科普工作還遠遠滿足不了公眾的求知需求,“吳姥姥”“汪爺爺”這樣上網搞科普的大師還是太少了。在呼喚大師出手的同時,全社會也應參與進來,網絡平臺多提供技術支持,讓知識的普及、分享、共創(chuàng)更便捷;科普工作者也不妨以此為樣本,升級傳播技巧、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讓科普“有意義”更“有意思”。多方攜手,久久為功,全民科普一定會有更多“爆款”輸出,將科學的種子播撒進更多人心田。

據新華網

來源: 蘭州晚報

關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