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假節(jié)儉真浪費” 這事要認真對待
先來看新聞:“出差忙完工作到了下午,已經沒有返程的火車票了,但因為單位倡導節(jié)約,坐飛機要走流程,請示后被建議住一晚再坐火車回。其實算下來反而沒給單位省錢。”中部某省一名科員王軍(化名)說。有媒體記者近期調研發(fā)現,個別地方在“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上搞形式主義,出現令干部群眾詬病的“假節(jié)儉真浪費”苗頭。
厲行節(jié)約本是好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節(jié)儉和浪費的態(tài)度,能折射出其價值標準和文明程度。中華民族自古就把勤儉作為一種傳統(tǒng)美德。從《左傳》中的“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到司馬光告誡子弟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墨子警示的“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到李商隱發(fā)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感嘆;從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到民間諺語“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等。由此可見,古人認為勤儉節(jié)約不僅是關系個人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的小事,更是關乎社會風氣和家國興衰的大事。
不過,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一些地方把“好經”念歪了。有的追求形式,為了材料好看,能夠應付上級,不問實際結果;有的急于求成,一聲令下就要到位;有的胡攪蠻纏,工作不細,方法不當,簡單地拿起懲戒的尺子,想要“嚇”出一個好習慣。類似的行為實質上是形式主義的表現:只追求表面文章,不考慮實際效果。這不僅不能達到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目的,反而會消弭此項工作的嚴肅性,帶偏社會輿論關注的方向。更為重要的是,還有可能減弱人們對厲行節(jié)約工作取得成功的信心。對此,必須高度警惕,并在觀念和實踐上予以堅決抵制。
寫到這,小馬飛刀想起幾年前,江西省南昌某小學家長稱學校要求,從9月11日起連續(xù)21天,每名同學在家中用完晚餐后,手持吃完的“光盤”,背誦《用餐禮儀歌》,并拍攝15秒內的視頻,由家長每天發(fā)朋友圈打卡,在班級群提交截圖。對此,有評論說,究其因,一方面與“認識不準確、理解不到位”有關,另一方面則與急于求成或慣于做表面文章有關,對相關要求不是不執(zhí)行,而是止于完成任務。為此,要么浮皮潦草,要么熱衷于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動作,折騰老師的同時,還折騰了學生及其家長。
有句話叫“形式主義害死人”。話雖夸張,理卻實誠。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有形式主義的地方,官僚主義投下的陰影常常隨行。形式主義固然害人,但抓問題不能只抓具體執(zhí)行者囿于形式這一點,還要上溯到源頭的官僚主義。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擔責,滿足于做表面文章,重顯績不重潛績,重包裝不重實效。官僚主義背后是官本位思想,價值觀走偏、權力觀扭曲,盲目依賴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這些思想和行為,都會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難以貫徹,使群眾熱切期待落空,使黨的執(zhí)政基礎受到侵蝕。
小馬飛刀最后想說的是,征實則效存,徇名則功淺。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嚴懲裝樣子、搞花架子,才能讓形式主義無處遁形。
小馬飛刀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