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說 “互聯(lián)網嘴替”在替什么
“互聯(lián)網嘴替”這個詞從何時興起各有說法,但無須爭議,這個詞如今在互聯(lián)網上已經無人不知。其含義不難理解:當一個人在網絡上看到另一個人說出自己心里想說而沒有說或不能說的話時,便可稱對方為“互聯(lián)網嘴替”。
為何自己不說,需要別人當“嘴替”?因為雖說互聯(lián)網輿論環(huán)境中“人人都有麥克風”,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知道怎么去說。相反,眾聲喧嘩之中那些擁有“麥克風使用指南”的人,總是說得更響亮些、更打動人些。
那么,“互聯(lián)網嘴替”替的到底是什么?表達觀點、宣泄情緒、強調立場、反映不公,只要所說符合網友心中所想,則越是酣暢淋漓,就越能獲得掌聲。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辈还苁枪苍掝}還是私人感情,只要有不平之處,就有“互聯(lián)網嘴替”的發(fā)揮的空間。
種種意難平中,也有重點領域。職場話題就是“互聯(lián)網嘴替”的主要題材之一。譬如,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主角“王媽”的走紅,就是因其扮演了一個最強“打工人嘴替”的范本。劇中,“王媽”面對雇主種種不合理要求,拒絕當“大冤種”,用各種現(xiàn)實中不大可能出現(xiàn)的行為一一反擊,讓觀眾大大過了一把癮。
是的,過癮?!盎ヂ?lián)網嘴替”最終的價值絕大部分指向了情緒價值。中國青年報社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62.2%的受訪青年認為“互聯(lián)網嘴替”迎合了部分人追求“爽”的心態(tài),提供了情感宣泄出口。“嘴替”的網絡互動中,有一部分屬于社會觀點和群體情感的正常流動。所以“互聯(lián)網嘴替”提供的情緒價值,有一些確實并非創(chuàng)造需求,而是應需而生。
可是,“互聯(lián)網嘴替”,替了不白替。自媒體江湖中,“打工人嘴替”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賽道。“嘴替”不僅會成為生意,還會一邊替你罵老板一邊自己當著壞老板,盡顯分裂與偽善。“王媽”旗下公司,被員工曝光待遇差,網友稱其“屠龍少年終成惡龍”,“背刺”了“打工人”。你這邊剛剛“一鍵三連”,他那廂轉眼“塌房”隱身——當發(fā)現(xiàn)“互聯(lián)網嘴替”情緒價值上的同仇敵愾,不過是為了來錢來得更快時,這種幻滅感一瞬間便能讓此前的爽感,蕩然無存。
“互聯(lián)網嘴替”反映了互聯(lián)網時代的眾生,對找到同類、找到與自己同頻共振聲音的深層渴望,需要警惕的是利用這種渴望乃至操控這種渴望的生意。表達能由人替,唯獨這層內心的清醒,別人替不了。
據(jù)《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