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


謝覺哉(1884年—1971年) 字煥南,別號覺哉,湖南省寧鄉(xiāng)縣人,中共黨員。
1920年8月經(jīng)何叔衡同志介紹到長沙通俗教育出版報編輯所主編《湖南通俗報》。在這里他結識了毛澤東同志并接受了其提出的辦報主張,同時,他還親自動手寫了大量文章,大膽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官僚的罪惡,批駁各種錯誤思想和社會陋習,促使人們從彷徨中覺醒。1921年1月,又經(jīng)何叔衡、毛澤東介紹加入了新民學會,開始更多地閱讀馬列著作和各種進步刊物,并用馬列主義的世界觀要求自己,改造自己,于192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26年7月北伐軍攻克長沙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活動轉入半公開狀態(tài)。此時,中共湖南區(qū)委派他主編《湖南民報》。于是,他又以報紙為陣地,頻頻發(fā)表文章揭露反動勢力的兇殘面目,鼓動工農大眾起來革命。1927年“馬日事變”后,他離開長沙到了武漢,同徐特立同志主編中共湖北省委主辦的《大江報》,不久又到上海主編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志。1930年初,黨中央決定創(chuàng)辦秘密出版公開發(fā)行的《上海報》,他在編輯部擔任了日常組織領導工作。1931年秋,由于顧順章叛變,敵人在上海四處搜捕革命者,他便離開上海轉移到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主編湘鄂西政府機關報《工農日報》。1933年5月,赴中共蘇區(qū)瑞金,任毛澤東同志的秘書,后任中華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內務部長。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他年已半百,毅然隨軍參加了這一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1937年7月29日,為加強蘭州辦事處的工作,奉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委派,他來到蘭州辦事處工作。在謝覺哉的不斷說服爭取下,1937年8月13日,賀耀組公開召集國民黨甘肅省黨部特派員鄧寶珊、馬愚忱、田昆山、戴愧生等,在勵志社聯(lián)名宴請謝覺哉和彭加倫,就國共合作抗日問題座談,正式討論了工農紅軍駐甘辦事處提出的民運問題、軍隊整頓問題以及甘、寧、青、新的團結問題等。
1938年9月奉命離開蘭州返回延安,1939年為處理國民黨反動派在隴東邊區(qū)制造的“摩擦”事件,他再次踏上甘肅這塊土地,完成任務后返回延安。
離開蘭州到延安之后,他歷任中央黨校副校長、西北局副書記、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副會長。1945年11月,根據(jù)中央決定,他在邊區(qū)政府成立了憲法研究會并擔任負責人。1946年11月,經(jīng)中央書記處批準,在邊區(qū)憲法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他任主任委員。領導開展法律研討工作并試擬了《陜甘寧邊區(qū)憲法草案》,同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觀點。1948年8月,華北臨時代表大會舉行,他被選舉為政府委員兼司法部長。1949年8月,新中國第一所政法大學——國立北平政法大學成立,他擔任了校長。
新中國成立后,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內務部長、法制委員會委員等職。1954年8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在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9年4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1962年8月被增選為中央委員;1964年擔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