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珊將軍—— 一生愛國奮斗 民眾永念斯人


仲夏時節(jié),走進天水市秦州區(qū)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沿著竹林石階一路前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莊嚴肅穆、氣勢雄偉的建筑。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是弘揚愛國主義偉大精神,建設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以鄧寶珊將軍生平事跡史為主線,全面展現(xiàn)了鄧寶珊將軍憂國憂民、向往民主、渴望和平、追求光明、忠貞愛國、與時俱進的革命思想,成為人們銘記歷史、敬仰英雄、感恩思源的紅色高地。
中華民族著名的愛國將領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城南慧音山坳,可謂“掩藏”在藍天白云、蒼翠綠茵之中,館藏內陳列的一件件藏品、一份份文件、一張張照片,記述著鄧寶珊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
鄧寶珊,名瑜,字寶珊,甘肅天水人,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是國軍的陸軍上將,西北軍的重要將領。
走進鄧寶珊將軍事跡陳列室,以鄧寶珊生平事跡史為主線,講解員黃珊向記者介紹,在辛亥革命時,鄧寶珊曾參加新疆伊犁起義。1924年任國民二軍師長,后代理甘肅省主席。1932年起,任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行署主任、新一軍軍長等職??谷諔?zhàn)爭期間,任第二十一軍團長、晉陜綏邊區(qū)總司令,多次到延安與共產(chǎn)黨領導人會晤,贊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聯(lián)合阻擊日軍渡過黃河。1948年8月,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年底代表傅作義同人民解放軍代表談判,達成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協(xié)議。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鄧寶珊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鄧寶珊和傅作義一起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以表彰他們在人民解放事業(yè)中的功績。1956年,在民革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寶珊當選為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8年12月4日,民革舉行四屆一中全會。會議選舉李濟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何香凝、程潛、蔡廷鍇、張治中、熊克武、鄧寶珊、陳紹寬為副主席。之后,鄧寶珊和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黨中央領導同志,一直保持著友誼。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197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xi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鄧寶珊追悼會。
鄧寶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長期活躍在北方的軍事政治舞臺,經(jīng)歷了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的轉變,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艱苦建國的歷史過程。從伊犁起義、討袁護法、策應北伐到坐鎮(zhèn)榆林、聯(lián)合抗日,從促成北平、綏遠和平解放到主政甘肅、建設隴原,一生為中華民族解放和人民生活幸福英勇奮斗、克己奉公,受到人們永久的敬仰和愛戴。
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6月24日上午,鄧寶珊將軍紀念館聯(lián)合天水市文澤教育學校,開展了“歌唱祖國 童心向黨 弘揚愛國精神”社教活動?!鞍褜W校德育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深度融合,在未成年群體中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可以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勵立志終身學習,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把自己鍛煉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奔o念館館長王金全說。
紀念館隸屬于中共天水市秦州區(qū)委,現(xiàn)為民革中央黨史教育基地、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警甘肅總隊紅色教育基地、甘肅省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基地、天水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天水市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6月開始免費對外開放,全年開放天數(shù)為300天以上。
據(jù)王金全介紹,紀念館始建于1994年11月,建成紀念亭1座7間及部分配套設施,2009年在原紀念亭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工程,擴建后的紀念館為一進二院式仿古建筑風格,總占地面積13320平方米,建筑面積1926平方米,展廳面積1220平方米,綠化面積7175.99平方米。館內建筑錯落有致,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齊全。
“將軍紀念館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每來一次,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在紀念館參觀的市民呂先生對記者如是說。
王金全告訴記者,館區(qū)陳展內容主要包括:孫中山致鄧寶珊將軍信刻石碑、鄧寶珊將軍紀念亭、鄧寶珊將軍事跡陳列室。紀念亭內陳設毛澤東、孫中山等人與鄧寶珊交往書函,鄧寶珊所收藏的名人字畫復制品。事跡陳列室分《立志報國、百折不撓》《民族大義、舉世敬仰》《勤政為民、造福桑梓》《文韜武略、儒將風范》四個篇章,館藏有圖片、文獻、實物等,展現(xiàn)了鄧寶珊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
充分發(fā)揮基地示范輻射效應
自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開館以來,主要以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弘揚愛國主義偉大精神,紀念鄧寶珊將軍的革命歷程,發(fā)展紅色文化旅游事業(yè),助推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為宗旨,積極發(fā)揮愛國主義社會教育職能作用。紀念館與武警甘肅省消防總隊、武警天水市消防支隊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共建活動,在拓展雙擁共建形式、創(chuàng)新軍民共建內容、促進軍地共同發(fā)展上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力求形成多元化的雙擁共建機制,為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王金全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已接待省內外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316家15960人次,免費講解433次。充分發(fā)揮紀念館革命史宣傳、學習、研究的職能和黨史資政育人作用,成為全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紀念館社會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更好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持之以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鄧寶珊紀念館結合工作實際,在認真研究、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制定了《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慶祝建黨100周年社教活動方案》,方案圍繞‘熱烈慶祝建黨100周年’這個主題,以‘貼近歷史、突出革命傳統(tǒng)教育,貼近主題、突出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為主線,把建黨100周年的濃厚氛圍貫穿到了社會教育活動當中,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光輝歷程和鄧寶珊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蓖踅鹑f。
記者了解到,目前,紀念館正在持續(xù)開展“中國共產(chǎn)黨的忠實朋友——鄧寶珊”史料研究系列活動,這項研究活動主要以革命人物事跡研討會、圖片展等形式,深入挖掘、整理與鄧寶珊將軍交往密切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習仲勛、葛霽云、續(xù)范亭、南漢宸等人的歷史資料,搜集相關史料圖片和革命文物,再現(xiàn)歷史瞬間、串聯(lián)歷史時刻,在不斷充實館藏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紀念館社會教育的新思路,推動紀念館歷史研究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據(jù)《天水日報》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