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創(chuàng)業(yè)者周東芳以編織為翼 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的巾幗力量
在隴南成縣小川鎮(zhèn)小川村,有這樣一位女性,她用手中的毛線和鐵絲,編織出了一條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她就是周東芳,一名80后的創(chuàng)業(yè)者。在“三八”這個婦女節(jié),她的故事宛如一曲激昂的巾幗贊歌,奏響了新時代女性奮斗的最強音。
初綻技藝光芒 從興趣到手藝傳承
周東芳出生于一個裁縫家庭,母親的巧手在布料間穿梭,縫制出一件件衣物,這成為了她童年最深刻的記憶。自小耳濡目染,她對各種手工技巧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上小學時,別的孩子還在玩玩具,周東芳就已經憑借著自己的聰慧,學會了織手套和織帽子。那些簡單的針法,在她手中如同靈動的音符,編織出溫暖與美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東芳的編織技藝愈發(fā)精湛。農閑時,村里的婦女們紛紛來到她家,向她學習織毛衣、拖鞋。她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手把手地教導每一位前來學習的姐妹。在她的帶動下,編織這門手藝在小川村逐漸傳播開來,成為了許多家庭貼補家用的重要方式。
婦聯(lián)引領成長 開啟新的職業(yè)篇章
三年前,對于周東芳來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她被推選為村婦聯(lián)主席,這一身份的轉變,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久后,她有幸前往省城,接受了甘肅省婦女聯(lián)合會組織的巧手培訓。這次培訓,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周東芳渴望提升技藝的心田。
在省城蘭州的培訓中,周東芳接觸到了各種先進的編織理念和技巧,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培訓結束時,她不僅帶回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還帶回了“工作”。她帶回了一些拉菲草,組織村里的婦女們將其編織成草帽,再寄給廠家賺取手工費。這一小小的嘗試,為村里的婦女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就業(yè)之門。
創(chuàng)辦巧手工坊 拓展編織事業(yè)版圖
隨著編織業(yè)務的逐漸增多,周東芳意識到,僅僅依靠零散的加工訂單遠遠不夠。于是,在當?shù)卣膸椭椭С窒拢闳粵Q定創(chuàng)辦自己的手工編織作坊——西狹巧手坊。這一舉措,讓村里的留守婦女們有了一個集中工作的場所,也讓她們的手工活有了更穩(wěn)定的發(fā)展平臺。
如今,西狹巧手坊的訂單源源不斷。許多合作商家對她們的編織品贊不絕口,一次下單就是幾百上千件,常常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情況。周東芳笑著說:“這雖然是個幸福的煩惱,但也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的潛力。”
由于手工編織工作簡單、上手快、就業(yè)方式靈活,周邊村鎮(zhèn)的留守婦女、陪讀家長、殘疾人都紛紛參與到了這項工作中來。
電商助力騰飛 讓編織品走向世界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農村電商的蓬勃發(fā)展,周東芳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讓西狹巧手坊的編織品,走向更廣闊市場的絕佳機會。她積極學習電商知識,將那些精美的手工編織藝術品“搬”上了網絡平臺。
在小紅書上,周東芳發(fā)布了700多條編織視頻教程,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些教程不僅展示了編織的過程,還分享了許多創(chuàng)意和靈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手工編織的魅力。通過這些視頻教程,她發(fā)展了線上供貨人員400多人,進一步壯大了編織團隊。
同時,西狹巧手坊的產品在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讓產品的年產值達到200萬元,遠銷海內外。周東芳還和浙江義烏的外資企業(yè)簽訂了長期供貨協(xié)議,這標志著西狹巧手坊的編織品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
“今年的目標就是擴建廠房,改造布置新展室,為更多婦女群眾提供就業(yè)平臺,帶動更多有理想、有技藝的巧手們實現(xiàn)在家就業(yè),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敝軚|芳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信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通訊員 宋海濤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