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覆蓋“金凰后”古法種植味更鮮 ——西固區(qū)張家大坪村韭黃豐收一線見聞
進入農歷冬月,蘭州韭黃便迎來豐收季。12月9日,本報采訪組來到西固區(qū)西柳溝街道張家大坪村采訪時,韭農們正用鐵鍬、鐵叉、鐮刀等農具,齊心掀開草席,撥開麥草,一排排打著“自來卷”的韭黃呈現在眼前。“老把式”們揮鐮收割,鮮嫩的韭黃一把一把擺放在地頭,葉黃如金,莖白如玉,成片的金黃色與遠山的雪景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唯美畫面,田野里洋溢著韭黃的鮮味與村民豐收的喜悅。
品牌商標源自特殊環(huán)境
張家大坪村雖然是西固區(qū)的城郊村,但由于大山的自然阻隔,這個四面環(huán)山的村莊只有一條進村道路,依然保持著鄉(xiāng)村特有的寧靜和清幽,頗有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感覺。人們在這里辛勤勞動,韭黃便是土地最好的饋贈。
“我們村位于黃河以北的山地之上,村莊和耕地坐落在盆地之中,冬暖夏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為韭黃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睆埣掖笃捍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惠鵬說。
早在2017年,張家大坪村就成立了集體股份合作社,依托多年的韭黃栽培經驗,采取分散生產、統一品種、統一包裝、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銷售的“一分四統”合作模式,為種植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
為擴大韭黃的知名度,推進產業(yè)化發(fā)展,張家大坪村申請注冊了“金凰后”品牌商標,制作了統一的包裝,大大提升了韭黃的品牌效益,使張家大坪村的韭黃迅速得到省內外市場的認可,成為市民冬天餐桌上的美味“新寵”?!敖鸹撕蟆逼放埔疡Y名全國,被中國農科院專家譽為“全國品質最好的韭黃”,張家大坪村因此成功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古法種植成就極致鮮味
冬天不僅需要明媚的陽光,更需要讓人垂涎的美食,所謂“不時不食”,張家大坪村的“金凰后”韭黃就是真正的鮮味兒,它的鮮直接帶著泥土的芳香。
張家大坪村的韭黃之“鮮”體現在悠久的種植技術上,以“土培法”為根本的韭黃栽培技術在時代的發(fā)展中與時俱進,生產技術更加先進更加科學。村民們在一代代傳承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這種傳統古法種植模式,讓韭黃味鮮與“顏值”并存。
今年60歲的張連慶是韭黃種植能手,也是收割韭黃的“老把式”。
“我們的韭黃全部采用古法傳統種植技術,除了定苗移讓韭黃生長得均勻并且品質達標外,一個更重要的方法是冬季韭菜完全在稻草覆蓋下,因完全在黑暗中生長,所以才會莖如白玉,葉如黃金。日常田間管理一直使用有機肥,加上種子一直是自己預留的老品種,保留了原有的味道,才會有口感鮮嫩,醇香味美?!睆堖B慶說。
近幾年,韭黃不僅收成好,價格也不錯,成了村上每戶家庭的主要收入。當然,在收獲的背后,也有艱辛付出。韭黃一般能收獲五到六茬,特別是種植的第一年投入大,種子、肥料、稻草、草席等都要精心挑選,后續(xù)幾年就是田間管理,比如韭黃田施油渣等,每個細節(jié)都不能忽視。冬季收獲時肥嫩金黃的韭黃,多一半的努力已在夏秋時節(jié)浸透汗水。
兼具形、色、香、味的韭黃嫩芽搭配雞蛋或肉餡,做成口感豐腴而爽脆的餃子,咬一口, 新鮮的美味之中透著獨有的香味,給嚴寒的冬天些許暖意,讓市民吃出一個“鮮”美的冬季。
節(jié)會活動開辟營銷新路
“這幾年隨著韭黃開鐮節(jié)的持續(xù)舉辦,極大提升了韭黃的知名度,我們建起了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今年自己種了三畝多韭黃,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可以獲得10萬元左右的收入?!睆埣掖笃捍宕迕駨埿↓埲缡钦f。
張家大坪村已成功舉辦了六屆韭黃開鐮豐收節(jié),村集體股份合作社與蘭州農商銀行、北京華聯生活超市、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市西固區(qū)分公司、順豐快遞公司簽訂了韭黃預售合作協議,在田間地頭將新鮮的韭黃送入千家萬戶,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步伐。
張惠鵬告訴記者,韭黃相比較韭菜而言,口感較為柔嫩,滋味甜美,韭株各部位含有鈣、鎂、鐵、磷等無機鹽類、抗壞血酸、硫化物甙類、大蒜素等多種成分,經炮制提煉入藥、對補腎益陽、調和臟腑,散淤消腫等有獨特療效和祛病健身之功能。目前,張家大坪村韭黃種植面積已達520余畝,平均畝產量達到4000斤,每畝年產值約為3.2萬元。2024年韭黃、韭菜、韭苔產值達到179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010元,已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yè)和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被村民稱為麥草下的“軟黃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丁晶 張鵬 李世昌 崔凌云 董永前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