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岳鐘琪
岳鐘琪,在清朝的諸多名帥名將里,其地位不說數(shù)一數(shù)二,但絕對是名列前茅的。他的軍旅生涯,正值清朝歷史上最為輝煌鼎盛的所謂“康雍乾盛世”,被乾隆帝盛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對于“康雍乾盛世”的說法,后世或認可或不認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在此歷史階段清政府統(tǒng)一了蒙古、東北、新疆、西藏、臺灣等地,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tǒng)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岳鐘琪的一生正是在這大一統(tǒng)的背景下,馳騁疆場,橫槊躍馬,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縱觀岳鐘琪一生功績,他征戰(zhàn)的身影都離不開青藏、新疆等廣袤的西部邊陲??滴跷迨辏?717年),準噶爾汗國與沙俄勾結,入侵西藏,占領拉薩,藏域多地趁勢反叛。三十出頭的岳鐘琪以副將的身份加入平叛大軍,被任命為先鋒。他率眾孤軍深入,一路勢如破竹,速戰(zhàn)速決,攻下拉薩的門戶喇里。并獻計主帥,火速進兵拉薩城。于拉薩城外殲滅進犯的準噶爾軍,平定了叛亂,粉碎了準噶爾汗國圖謀青藏的陰謀。此役是岳鐘琪一生軍旅生涯的首秀,充分展露出了他堅毅果決、智勇皆備等將帥之才必具的潛質。功居首位的他被晉為左都督,不久升遷為四川提督。康熙六十年青海境內的郭羅克聚眾叛亂,岳鐘琪奉命征討。用時兩月余,平定叛亂。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境內的蒙古族和碩特部的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十余萬人叛亂。清政府以川陜總督年羹堯為主帥出兵征討,身為副將的岳鐘琪率六千精銳從松藩出發(fā),過甘南,抵青海,一路剿撫并用,所向披靡。翌年二月,在西寧城外與年羹堯里應外合,大破叛軍。并揮師千里,連克敵酋。這場戰(zhàn)役也將岳鐘琪運籌帷幄,料敵先機的卓越軍事才能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雍正二年,岳鐘琪率部進剿在甘青邊界的據(jù)桌子、棋子二山作亂的謝爾蘇部土番。歷時五十余日,悉討平之。并奏請改莊浪衛(wèi)為平番縣(今永登縣)。岳鐘琪兼任甘肅提督。雍正八年,岳鐘琪掛帥西征,平定準噶爾部在新疆的叛亂,為平叛作出了重大貢獻(中途因遭彈劾而罷職下獄)。乾隆十三年(1748年)被重新起用后率部平定大小金川之亂。乾隆十五年出康定,平西藏珠兒墨特之亂。乾隆十九年,帶病平定大巴山邪教叛亂。于歸途中溘然長逝。
岳公從三十歲出征至六十八歲去世,除去其中被貶為庶人的十年,其余三十余年都是戎馬倥傯,轉戰(zhàn)于西部邊陲,剿匪平叛,靖邊安疆。為國家的領土完整,人民安定,為清政府大一統(tǒng)的實現(xiàn),可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乾隆帝為其棺蓋定論:“三朝師武臣,鐘琪為巨擘?!薄白坑泄艑L,書勛太常冊?!?/p>
悠悠兩百六十余載過去,歲月將這位戰(zhàn)功卓著的一代名將剝蝕的只余史冊中的彪炳與輝煌。但對這位英雄究竟籍貫何地,卻在后世眾說不一。有說成都人、有說蘭州人、有說臨洮人、有說景泰人、有說永登人。對永登人一說,在《永登縣志》中,趙鵬翥先生專門進行了考證,在他的《岳鐘琪生于永登考》一文中,以詳實的史料,陳述證實了岳鐘琪生于永登的史實。康熙十四年,岳鐘琪的父親岳升龍在任莊浪衛(wèi)守備期間,攜家眷居住于莊浪衛(wèi)城。岳鐘琪就是出生于其間。在《甘肅新通志》、《涼州府志備考》等史志中都稱岳升龍是涼州莊浪人?!段鍥隹贾瘟录て椒h志》中明確指出岳鐘琪是“平番人” (莊浪衛(wèi)于雍正二年改稱平番縣)。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岳升龍因戰(zhàn)功擢升四川提督,岳鐘琪才隨父進入四川。(也就是說岳鐘琪于十歲左右就生活在莊浪衛(wèi)城,即今永登縣城。)而證明岳鐘琪是莊浪衛(wèi)人最有力的證據(jù),是岳鐘琪在乾隆二年,給同僚、莊浪衛(wèi)老鄉(xiāng)張世偉寫得一封信。當時正是他被彈劾后放歸田里的階段。信中大意是贖回在平番城的祖宅事宜。在信中岳鐘琪把平番縣稱為“原籍”,把平番縣人稱為“同鄉(xiāng)”,明確地表示自己是平番縣人。這份信原件收藏于永登縣城關張世偉的后裔家中,后遭焚毀,所幸信的內容被完整地抄錄保存了下來。據(jù)傳,如今永登城關鎮(zhèn)的獨立街就是當年岳氏的故居所在地。而岳氏祖塋就在武勝驛鎮(zhèn)的大川口。
其實,關于岳公籍貫的紛爭,我們何妨換一種思路——岳公的父親作為一名職業(yè)軍人,攜家眷而隨令征戰(zhàn)戍守各地,那么在諸多地方留存過生活的痕跡倒也不無可能。為何非要拘泥執(zhí)著于一籍一貫呢?
在一個秋日,我徘徊在獨立街的巷道里,腳下滿是西風掃落的枯葉。而歲月的風塵早就將前塵往事吹漉得物消人非,連傳說都幾近湮滅。這里就是岳公“兒時嬉戲,好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的戲耍之地嗎?這就是岳公“一目十行俱下,十余歲博涉群籍”的讀書之地嗎?一切都了無印痕,渺然煙滅。那幾粒岳公幼時布陣的石子是否還淹埋在深深的地下嗎?一種“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愴然慨嘆不由然涌上心頭。這天地間究竟是否有不朽的存在呢?若說有,那有史以來無數(shù)的帝王將相、風流人物今又何在?若說沒有,那數(shù)千年一向秉承的民族英魂、精神、氣節(jié)又豈能是無根浮萍,空穴來風?
湮滅下的不朽,正如我們時隔近三百載歲月輪回后追思岳公的情懷。那“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綿綿流水里,還是有無數(shù)不朽的東西長存的。
□韓德年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