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北京的首演



2000年4月24日,歷經三年艱辛創(chuàng)作完成的《大夢敦煌》,在敦煌藏經洞發(fā)現暨敦煌學創(chuàng)立百年之際,于北京中國劇院首演。
序幕以地域性文化為表現對象,以巧妙的靜場手法和陡轉激昂的沖擊力與震撼力,讓音樂主題材料的可視化和語義化特點傳達出具體的藝術形象,引起觀眾的想象——
公元1900年6月的一天早晨,莫高窟太清宮的道士王圓箓與往日一樣,清掃著大漠狂風殘留的沙塵。不經意間的一記輕叩,竟然發(fā)現了一個藏滿經卷的洞窟,開啟了那個被后人稱之為“藏經洞”的洞中之洞。當他鉆入其中,在浩如煙海的遺書中摩挲的時候,一個敦煌的大夢就此呈現。
青年畫師莫高為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艱難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過的巾幗女子月牙所救。不久,他們在敦煌再次相逢,萌生愛情,卻遭到月牙之父——大將軍的反對,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賈中招親。為了愛,月牙星夜出逃,與莫高在洞窟相會。大將軍率軍包圍了洞窟。在血與火的面前,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潤筆,在巨大的悲愴中完成了藝術的絕唱。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萬代不涸,藝術、愛情,永遠相伴、相守。
4月24日至27日,《大夢敦煌》在中國劇院連演四場,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人事部部長宋德福,中宣部副部長龔心瀚、劉鵬,文化部副部長李源潮、孟曉駟等200多位副省部級以上領導,在北京的100多位文藝界專家(包括中國舞協主席白淑湘,副主席賈作光等),中國戲劇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馮雙白、原所長資華筠,著名導演張藝謀,著名編導張繼剛等都看了演出,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有業(yè)內人士感嘆:“一臺戲能有這個陣勢,還從沒見過?!?許嘉璐說:“《大夢敦煌》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同現代藝術的很好結合。感謝甘肅人民為全國人民獻上了一顆璀璨的藝術寶珠,這臺戲應該到人民大會堂去演?!?/p>
李源潮看后一直很興奮,回到貴賓室后,他拿起話筒高聲說:“《大夢敦煌》是中國民族藝術舞臺上一顆新的明珠,是《絲路花雨》20年后的又一個精品,是一次新的藝術攀登和藝術創(chuàng)造。這臺戲要正式推薦到在南京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節(jié)去演,推薦到在上海舉辦的國際藝術節(jié)去演,應該演到全國去,演到世界去?!?/p>
許多領導和藝術家看后十分感慨,認為一個市級院團創(chuàng)排出這樣水準的舞劇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說明這個城市抓文藝工作有方,也說明只有最好的題材、最好的主創(chuàng)人員,才能出好作品。
中國舞協主席白淑湘說:“《大夢敦煌》結構緊湊,音樂激動人心,舞臺氣氛活躍,用舞蹈語匯把敦煌壁畫演活了,令人激動不已。”
中國舞協副主席賈作光說:“《大夢敦煌》是大制作、大場面、大氣魄,整臺舞劇好看、好聽、好懂,舞美漂亮、故事感人、人物刻畫鮮明,是21世紀的創(chuàng)新舞劇?!?/p>
中國戲劇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著名評論家馮雙白稱贊:“《大夢敦煌》在整體上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尤其是男子獨舞,是中國舞蹈界的重大突破,所有的一切都是收獲?!?/p>
著名導演張藝謀平時很少親臨現場看文藝演出,此次聽到《大夢敦煌》的巨大反響后,于首場演出的第二天晚上觀看了整場演出,并在中場休息時和我交談,他說:“《大夢敦煌》的音樂、舞美、燈光都非常美,整臺舞劇的編排上緊湊。雙人舞很有味道。靜止的舞蹈畫面給人一種雕塑美,活動的畫面有力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一般的舞蹈看下來常會使觀眾感到疲勞,而《大夢敦煌》卻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人看下去,直到有了結局?!?/p>
觀眾的反應更加熱烈。演出中,沒有一個觀眾中途退場。演出結束,演員謝幕時的情景更是感人!觀眾的掌聲像暴風雨一般席卷全場!沸騰的觀眾為這激情而美妙的舞劇歡呼、鼓掌。祝賀的、熱情的、真摯的、鼓舞的、激勵的全都有,太給力了!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他們舍不得離開,長時間沉浸在敦煌莫高窟強大的藝術磁場里。
當記者采訪一位年輕觀眾時,這個小伙子說:“用一個字說就是‘棒’!用兩個字說就是‘真棒’!用三個字來說就是‘太棒了’!”
看這部舞劇,視覺、聽覺和心靈結合得非常完美??磥?,優(yōu)秀的舞劇,完美的音樂呈現會給觀眾留下深深的震撼和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
我和蘇孝林還有其他創(chuàng)排人員一直站在后面看完了這部舞劇。熱淚盈眶的我們和觀眾一樣鼓掌、歡呼,久久沒有停歇。
從1994年8月開始醞釀策劃,到2000年4月24日正式上演,歷時六年,終于迎來了夢想成真的時刻。人生就是追求卓越,若能將自己的潛力發(fā)揮出來,這就叫成功。
首場演出結束,送走了嘉賓和觀眾,安排好劇場第二天的演出,已經是半夜時分。大家回到駐地,這才互相祝賀、握手、擁抱。無須克制,大家淚水齊流,久久不能平靜。至此,總算圓了一個大夢??!
回想起那一夜,心中升起的一團很美妙、很難得的溫暖,我第一次流出了最痛快的眼淚。
《大夢敦煌》北京首演,新聞媒體更是反響熱烈。第二天,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30多家重要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大夢敦煌>令人落淚》《<大夢敦煌>展示神秘與輝煌>》《舞劇<大夢敦煌>引人入勝》等有深度、有分量的稿件爭相出爐。一部舞劇竟然能夠引發(fā)觀眾和新聞媒體這樣的熱情,這在北京并不多見!
2000年6月10日,《大夢敦煌》在蘭州黃河劇場的首場公演,又一次讓我們始料不及。只有1100個座位的黃河劇場,門口卻圍著一千多人,好幾百個沒票的觀眾翹首等候別人的退票??墒悄翘炀谷粵]有一個人退票,所以有票的、沒票的全都擠進了劇場,就算是站著看也行。
此場景,陳維亞歷歷在目。他說:“我和孝林開演前到觀眾席找位置坐,結果所有的位置都滿滿的,就連走廊里都站滿了人。我們倆是坐在觀眾席中間那條縱向走廊的地上看這場演出的。所有的走廊都站滿了觀眾,沒辦法,只能提醒站著的觀眾蹲下或坐下,不然后面站的人什么也看不到。我們是坐在地上看完了演出啊。我覺得當時心里特別高興,一部舞劇,回到家鄉(xiāng)能讓人這么喜歡,別說讓我們坐在地上了,就是被擠得進不來劇場,看不到,我們也高興。這說明老百姓愛看、喜歡啊!”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