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wù)|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藝術(shù)|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文化>每日分享> 正文

畫中牛

2021-02-21 08:47:33 智能朗讀:

牛是力量的象征,更是刻苦耐勞、敦厚溫良的寫照。牛在先民告別“刀耕火種”進入“有史以來”的文明社會進程中助過一臂大力,人們遂稱牛為“仁畜”,甚至譽為“神?!薄敖鹋!?。在善于寓情寫意的古今畫家筆下,牛更是地位顯赫,獨樹一幟。

中國第一幅關(guān)于牛的畫是1300年前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這也是目前我國遺存下來最早的一件畫牛作品。這幅畫畫在黃色麻紙上,圖上畫了五頭年齡、性格、神態(tài)各不相同的牛,而且五頭??雌饋硐嗝惨膊槐M相同,有黃牛、水牛、黑白花牛等,并且從左到右,五頭牛的年齡依次從青年到老年。圖中五牛,神形各異,姿態(tài)迥然,或俯首吃草,或昂首前行,或回顧舐舌,活靈活現(xiàn),富有情趣。據(jù)說是韓滉在田野間溜達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五頭牛的有趣形態(tài)而作。雖然韓滉身為宰相之時,曾經(jīng)主張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這幅五牛圖,也表達了他鼓勵農(nóng)耕的主張!但后人也對此畫提出質(zhì)疑,畢竟幾個不同品種的牛,不可能如此巧合的聚在一起。不過,質(zhì)疑歸質(zhì)疑,卻始終改變不了《五牛圖》成為傳世佳作這一事實。

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畫牛大家,與韓干畫馬并稱于世,向有“韓馬戴牛”之譽。戴嵩有《斗牛圖》流傳于世。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舍,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鬃毛,傳神生動地畫出斗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tài)、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兇頑,盡顯筆端。當然,對這幅畫牛佳作中的“斗牛掉 (舉)尾”,學界一直將其視為誤筆,因為水牛相斗本是“夾尾于髀”的,而戴嵩卻將它畫成了“掉(舉)尾而斗”,于現(xiàn)實生活不附。對此,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戴嵩畫牛一向虛實結(jié)合,從藝術(shù)角度來看,他的“斗牛之誤”與王維的“花草之誤”有異曲同工之處。試想也對,牛乃田家川原之畜,戴嵩身為布衣,每每出入于鄉(xiāng)村田園,一生專長畫牛的他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級錯誤?況且,據(jù)南宋周密《畫錄》記載:戴嵩有一幅《牧童放牛圖》。牛旁有牧童,近童之牛眼中尚有童子面孔,可謂工細到極處矣。由此可見,戴嵩畫牛是非常細膩的。他不僅能展現(xiàn)水牛鼻子的“潤澤”、眼睛的“微紅”、水牛瞳仁中牧童的投影,而且連水牛飲水時唇與唇、鼻與鼻相連的倒影也能描繪出來。所有這些,如果離開了對生活的細微觀察,離開了對生活的親身體驗,顯然是很難達到的。

說起畫牛,牧童是繞不開的話題,老翁騎牛卻鮮有所見。宋劉履中的《田畯醉歸圖》描繪的就是古時管理田地的村官田畯接受鄉(xiāng)民敬酒后,騎牛醉歸的情景。圖中老者戴簪花巾子,袍帶松落,穿平民麻鞋,動作僵硬,滿臉醉意,由人扶持,前面有村童一邊牽牛,一邊吃包子,把宋代鄉(xiāng)村生活,生動有趣的展現(xiàn)在后人面前。

神牛入畫,多為靜態(tài),但也有例外。宋朝康與之所撰的《昨夢錄》載,南唐后主李煜曾把一幅《牧牛圖》獻給宋太宗。圖中畫著一頭牛,白天看,那牛在牛欄外吃草;夜間看,那牛卻臥在牛欄內(nèi),十分詭異。太宗甚是驚異,百思不得其妙,便召文武百官詢問,皆不知其究竟。有一個叫贊寧的高僧學識淵博,對古畫多有研究。高僧說,這幅圖本是在牛欄內(nèi)外各畫了一頭牛;一頭是用海南珠脂調(diào)色畫的,只能在夜間看見;一頭是用沃焦山石磨色畫的,只能在白天看見。只可惜這幅《牧牛圖》僅僅載在史書上,畫作與技法相繼失傳。

在古代繪畫藝術(shù)中,《耕織圖》是一個熱門題材。它起源于南宋時期,畫家樓璹畫了第一個版本,由五幅圖組成一個整體。在圖一耙耨圖中,一農(nóng)夫披蓑戴笠,叱牛在泥濘中前進,農(nóng)夫和耕牛身上都沾滿了泥巴。深耕則易耨,人站在工具上,因此甚費牛力,讓驅(qū)使耕牛者不忍下鞭。一幅耙耨圖把“泥深四蹄重,日暮兩股酸”的辛勞場景描繪的淋漓盡致。

“對牛彈琴”本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但清代石濤的《對牛彈琴圖》中,一老者在山野盤膝撫琴,前方一臥牛抬頭傾聽,老者彈得入神,黃牛聽得入迷。通過題款“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聲一呼真妙解”的孤獨落寞心境。

現(xiàn)代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善長畫牛,他的《牦牛圖》整幅畫面除四只牦牛外,不著一墨,卻讓人毫無空虛之感,畫中有著雪域精靈之謂的高原牦牛,滲透著一股桀驁不馴的粗獷和野性,卻又不乏濃濃的人情味。圖中題款“齊奮進”更直截了當?shù)攸c明畫旨,寄予了吳作人先生的理想抱負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筆下的《水牛圖》也意境深遠。圖中的水牛只露出頭部和少許的背部,其他均被處理成空白,好像水牛沉浸于碧水之中,令人想象無限,回味無窮。這種繪畫手法契合了水牛的個性特征,可謂獨創(chuàng)之舉,亙古鮮見,著實讓人耳目一新,如沐清風。

時值牛年,閑來無事賞牛圖,既能增添一份生活的樂趣,也可收獲一份人生的快樂。

□師正偉

來源:

關(guān)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