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文化>每日分享> 正文

母親的名字是一個郵箱

2021-04-28 08:43:33 智能朗讀:

眼前這張票據(jù)在我的收藏盒里已靜靜地呆了三十多個春秋。起初,它的到來是為了上面的那些郵票。青澀的歲月里,集郵成風。家里的舊信封,被我掏成了天窗。瘋狂的行為,全是郵票招惹的。偶然的機會得到一些票據(jù),滿足了我的喜好。剪下來,將郵票泡在盆子里,漂洗干凈,一張一張貼在玻璃窗戶上,花花綠綠,像極了窗花。半干時,取下夾進書里。集郵的樂趣,讓我顧不上吃飯。那個年代,大面額郵票流通的機會很少,也只能在這些票據(jù)里見到。偶爾遇到一枚,像是中了大獎,愛不釋手,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這張國內(nèi)包裹單顯然漏網(wǎng)了,沒有被我的一時沖動破相。能與上面的郵票一起完整地保留下來,純屬緣分。

再看到它時,被上面的內(nèi)容吸引。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單據(jù),寫滿了歲月的信息,留下一段時光的印痕,喚起我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包裹是從浙江三門縣沙柳鄉(xiāng)發(fā)來的,收件人是“榆中縣郵電局李秀蓮轉(zhuǎn)周某某”,包裹重2200千克,郵費2元4角,用郵票貼在兩面。郵戳的日期定格在1985年某月某日。

李秀蓮,是我的母親。上帝之吻,無意中居然讓我母親的名字包裹單據(jù)保留至今。收件人簽字欄里,是母親的筆跡。熟悉的鋼筆字,親切的味道,仿佛看到母親伏案工作的身影。

母親于上世紀50年代初在榆中縣郵電局參加工作,一干30多年。從話務員到營業(yè)員,母親極為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給周圍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口碑極好。郵電局的營業(yè)室是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直接代表郵電局的形象。記憶中的母親總是忙忙碌碌,辦理匯兌,郵寄包裹,嫻熟地處理著每一筆業(yè)務。面對每一位用戶,母親總是笑臉相迎,熱情服務。用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對身邊的年輕人,也是手把手地傳、幫、帶,并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感染、鼓勵他們?nèi)绾尉礃I(yè)愛崗。

再也熟悉不過的情景,義務為客戶代收代發(fā)業(yè)務,把郵遞工作做到了家。我猜想,那一刻,應該是母親工作中極為平凡的一天,經(jīng)她親手處理的最普通一單業(yè)務,不經(jīng)意間以這樣的方式留下了印記。郵戳最大的功能是忠實地將時間記錄在案。比起新郵票,流通過的郵票更有收藏價值,方寸之間,時間的密碼、歲月的痕跡、時代的脈搏,從中一覽無余。遇見,是一種緣分。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點,在一個普通的瞬間,用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重逢,就像今天遇見母親工作流程單一樣。母親離開我們多年,那份重逢和遇見,讓我感動萬分!

加蓋郵戳,是母親的一手絕活。將信件從郵筒中取出,按照郵票的方位碼放整齊。用戶郵票粘貼的位置不規(guī)則,通常在封口處或右上角。也有的寄件人個性十足,隨意任性,只要放在信封上便了事;有粗心的,什么也不貼,扔進去便了事;也有地址寫反的。整理時要一一甄別,挑出來放在一邊,再想辦法通知寄信的主人。

將信件劃拉成一排,調(diào)整好郵戳章子即刻時間,章子便在印泥與信件上舞動。韻律和節(jié)奏共鳴,恰到好處,郵戳輕重適宜,清晰可見,不偏不移,落在郵票一角。看似簡單的動作,藏著大學問。幾十年重復這工序,彈指之間,一道道弧線,畫出了人生的精彩,舞出了力量。

回想起來,這份普通的工作,卻顯示出富于職業(yè)精神的匠人風范。技能含量不一定比其他崗位高,但是仍能堅持更高的服務素質(zhì),在不要求專業(yè)品質(zhì)的行業(yè)角色中,始終堅守。

匠人文化包含了更高層次的內(nèi)涵,中國自古就有這種職業(yè)傳統(tǒng)美德,正因為如此,匠人令人肅然起敬。母親對工作一絲不茍,始終遵循“尺子最有發(fā)言權(quán)”這一準則。她用行動告訴我們,不論干哪一行,于千萬人中你是匠人,更具有社會價值和存在感。

隨著郵電業(yè)務量的急劇增加,母親在工作上投入了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每天從母親手中進出的款項很少發(fā)生過差錯。有時為幾分錢,她會加班加點,直到找平為止。改革開放以后,集郵熱悄悄從縣城興起,那時還沒有集郵公司,但母親總能根據(jù)手頭郵票品種,盡量滿足這些集郵愛好者。有時,中午回不了家,我們只好把飯送到營業(yè)室,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我們很受感動。

通訊不發(fā)達的年代,郵電局是聯(lián)通千家萬戶的橋梁。一些偏遠農(nóng)村的客戶,委托母親代為收件人。母親也樂意為大家傳情達意,母親的名字便成了一個郵箱。遠方的親人來匯款了、來信了,或是帶話前來郵電局營業(yè)廳收取,或是隔一段時間他們親自上門咨詢??诒亲詈玫男抛u招牌,母親的名字,讓那么多的人信任,用真情演繹著敬業(yè)愛崗,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

郵電局喬遷新的營業(yè)大廳后,條件好了,設施更齊全了。母親身著綠色的工作裝,精神飽滿地工作在那三尺柜臺前,用愛心和熱情贏得了張張笑臉,母親仿佛也年輕了許多。

1985年,母親離開了心愛的工作崗位,光榮退休了。沒有驚天動地的業(yè)績,沒有艷麗奪目的光環(huán),然而平淡之中給我們的是對生活真諦的啟迪、對平凡事業(yè)的追求、對人生經(jīng)歷的感悟。母親為郵電事業(yè)奉獻了青春年華和滿腔熱情,同時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有一年的金秋十月記憶猶新。我們兄妹幾人團聚在父母身邊共度中秋之夜。70歲的老母親滿面笑容,又是端月餅又是端水果,我們被家里這溫馨、和睦、團圓、喜慶的氣氛包圍著。這時,母親又拿來一個精美的裝飾盒,高興地說:“孩子們,讓你們看一看我的金牌”。

母親的這一道菜上得真亮豁!我們不約而同都圍了上去,仔細欣賞起來。這是國家郵電部為從事郵電工作30年工齡的職工而特制的紀念章。精制的包裝盒,圓型的紀念章金光閃閃,“人民郵電”四個大字赫然在上,萬里長城的圖案鑲嵌在正下方,紅色的佩帶繞成花結(jié)把紀念章襯托得更加奪目,深綠色的紀念卡里濃縮著郵電部對老職工的親切問候和致意。我深深地被郵電系統(tǒng)這一舉措所打動,紀念章給老郵電職工帶來了莫大的欣慰和精神鼓舞,是對他們一生工作經(jīng)歷的最好詮釋!母親興致極好,喜悅之情洋溢在面頰上,不住地說:“30年連續(xù)工齡,只是為數(shù)不多的人才能擁有紀念章。”

是啊,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我清楚地知道紀念章在母親心中的位置。

中秋的明月,皎潔明亮,照亮了闔家歡的笑容,芬芳了我的心田。母親胸前的紀念章,金光燦燦,它給我們的節(jié)日帶來福音,平添了許多歡樂。

□楊玉珍 文/圖

來源: 蘭州日報

關(guān)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