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wù)|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文化>每日分享> 正文

生活隨感

2021-07-03 08:54:16 智能朗讀:

假如生活對你說了謊

人總難免不說謊,因為某些原因而有意或不得已的欺騙自己或他人,這種欺騙或善意或惡毒。誰要是說自己不說謊,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自然,你也有過被欺騙的經(jīng)歷吧。那么,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該如何面對呢?

普希金有首小詩是這樣說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的,誰都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我們不能跟命運死鉆牛角尖。做生意有賠有賺,種莊稼有澇有旱,戀人可能分手,夫妻可能離異,朋友可能反目,而我們總不能因此改變自己正常的心態(tài),人生的一次性使我們不能放棄對它的珍愛。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可以仔細咀嚼,陰冷的日子我們需要自我開脫,因為當(dāng)這一切過去之后,無論什么樣的日子都將會成為一份美好的回憶。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人生在世,奮斗追求,鍥而不舍,然而山外青山樓外樓,追名逐利無止休,做任何事都應(yīng)當(dāng)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必要時,還要舍得放棄,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志超然物外。生活的常態(tài)是平凡的,要善于扎根平淡而不浮躁的土壤生長快樂,不要讓無休止的名利消解你的快樂,更不要讓攀比后的嫉妒荊棘侵吞你的快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果一味求全的漠視,你看到的只是荒涼與凋敝;如果用挑剔苛求的眼光,你看到的只是弊端和瑕疵;如果用贊許肯定的眼光,你看到的就是自信和活力;如果用鼓勵希望的注視,你看到的就是勇敢和神氣。多存愛心,多些寬容,“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何樂而不為?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有高有低,人生的發(fā)展是呈螺旋狀的,有升有降,生命的弧線如海上波浪,有起有伏。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相信這是無意的,也是必然的。勇敢面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些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人與草坪有個約會

過去人們意識中的魅力城市,應(yīng)該是高樓林立,車流不息,一派繁華大氣之勢。而這幾年,城市中鋼筋水泥肆意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無意而又必然地占有自然空間,破壞了自然生態(tài)。因此,朦朧在灰色煙塵中的人們漸漸意識到綠色才是魅力城市的活力。于是一批綠化大軍當(dāng)起了城市衛(wèi)士,開展了一系列種草種樹的環(huán)保行動,在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較為醒目的便是那些規(guī)劃精細,形狀各異的綠化地帶。

草坪地帶是城市環(huán)境中的一種區(qū)域,其功能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活動場所,同時也能吸食灰塵,美化環(huán)境,而它本身也在于使用而不是觀賞??扇缃?,許多草坪內(nèi)立著“禁止入內(nèi)”牌子,讓人們“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久而久之,人們對草坪產(chǎn)生了陌生感,忘記了那是自己的地盤。

在英國的首都倫敦,所有公園中都有兩類草地:修剪得整齊,低矮而開闊的草坪供人們在上面自由活動;還有一種是完全不修剪,任草地肆意瘋長,以供鳥兒和其他小動物棲息,這類草坪用圍欄攔住,不讓人們進入。這些公園里,人和動物都有權(quán)利使用草地,并互不干擾,使生態(tài)回歸城市。

這得確是一個讓人們與大自然親近的好機會,這種做法值得借鑒。遺憾的是,我們的草坪建設(shè)幾乎沒有把城市中人們希望進入草坪、接近自然的愿望作為綠地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給予較多地考慮,所植的草坪給環(huán)境帶來的正效應(yīng)不明顯,而負效應(yīng)卻不少。比如:草坪占用了大面積土地,而減少了人們的活動空間,人們因接觸不到草地而對草坪沒有了親切感;草坪上單一的草種既缺乏美感也無生態(tài)效應(yīng)。這樣的草坪將不可避免的面臨今后重建生態(tài)型草坪的問題。

城市中能讓人和其他生命共享的草地一定要建立在使用本土,自然,混生的草種的基礎(chǔ)上。通俗地講,要大量依賴自然草種,并通過不斷修剪得方法來建成自然草坪。這樣的地方可供人們休閑,而且耐旱,耐踏,不需養(yǎng)護,色彩隨季節(jié)發(fā)生自然變化,其美感和給人的親切感都將大大勝過目前依賴人工維系,顏色雖綠卻毫無生態(tài)和環(huán)保價值的單一草坪?;蛟S,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國情,但城市綠化關(guān)系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那么,請別讓任何一份綠遠離我們,遠離我們的感情和思想,人與草坪應(yīng)該有個綠的約會。

儒家的“信”

中國乃文明古國,文化修養(yǎng)十分注重,所以自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將人三界判定:圣人、君子、愚人。而判斷的準(zhǔn)繩便是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近幾年,由于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呼喚,儒家五常中的“信”字?!罢\信”成為人們熱切地期待。

《莊子》中有一個古代最著名的信義故事:說是一個叫尾生的與一個女子相約橋下見面,女子未能如時赴約,尾生便抱住了橋柱癡癡等待,水漲起來也不走,執(zhí)意要等那女子,最終被水淹死在橋下,這就是信,也是笨,就是這種誠信把大活人給弄死了。而尾生所守的,根本是一個沒有太大定義的信約。

相較而言,孔子的信用觀便顯得很豁達,他認為人要守住大信,不必被一些沒有意義的小信所羈絆。然而后世的道德卻偏要把尾生樹作信的楷模,供后人仰長拜。因此,即便是詼諧不羈的東方朔豪也不能例外,無論他有多么不拘于時,也還是寫下一句“廉如鮑叔,信若尾生?!?/p>

時至今日,信的渺義卻似乎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于是,現(xiàn)在“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現(xiàn)象幾近于無。因此,有些人不但不會給水淹死,而且或許連橋在哪里也不知道,也懶得打聽。這不能不算作一種悲哀,因為信是一種太嚴肅的品格,容不得人油滑,世間俗人實難做到,也因為你若偶守一信并自詡為信時,社會會因考驗太小為由而不弓承認。他人會因嗤之以鼻無故而予以否決。只有當(dāng)你真正行了大信并如尾生兄一般,壯烈犧牲時,才會有一支筆把你載入《某書》,加以表彰,贈為“信義之士”,以便流芳百世。

其實尾生兄很幸運,他生于古代,即使有些過于迂腐呆板也無愧歷史名人,時代將他定格在信字上,供后人緬懷憑吊,嘆古傷今。但若不幸生于現(xiàn)代,為一女溺水身亡,雖然當(dāng)時也會被多家小報、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婦孺皆知,但那時的尾生不會是信的光榮代表人,而是新的一種代表——花癡。

□劉丹

來源: 蘭州日報

關(guān)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