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故事 ——電影《信者》觀后感

路,沒有唯一的答案,只要認準目的地,千縈萬繞總會到達。因此,人生之路才絢爛多姿,不同的人生可以領略不同的風景。同時,成功沒有捷徑,只有邁著堅實的腳步,矢志不渝向著目標前行,成功總會出現(xiàn)在前方。
她的青春在路上,充滿詩意的通向遠方……這里可以遙望皚皚的雪山、可以穿過如茵的草地。可是除此之外,還需要僅靠一條索鏈溜過驚濤駭浪,還要應對陰晴不定、變幻莫測的天氣,以及夜宿原始森林、不時傳來的野獸的吼叫聲,她所走的這條路,即被稱為郵路。自古郵路多艱辛!在詩意背后,也許更多的是凄風冷雨,而她卻將青春灑在了郵路上,搖曳如花,因為有汗水、雨水的澆灌,所以馨香四溢。
她就是云南省德欽縣云嶺鄉(xiāng)女郵遞員尼瑪拉木,而根據(jù)她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信者》于不久前上映。
影片以一組空靈唯美的長鏡頭,展現(xiàn)了海拔4000米香格里拉原生態(tài)藏區(qū)的秀美風景,藍天映襯著壯美的梅里雪山,山上浮游著白云朵朵,雪山腳下的綠草地上悠然地漫步著牛羊。影片以雋永溫婉的敘事風格和散文詩般推進故事的發(fā)展,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美”字,美麗的風景加上女主人公美麗的心靈。
輝煌要靠精神鑄就,偉大要靠信念支撐。尼瑪拉木數(shù)十年來,風雨無阻,邁著堅實的腳步行走在郵路上。她始終牢記著“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觀眾無不被她的事跡感動的潸然淚下,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因為大家在心靈上達到了共振。
也許電影是以聲、光、電,以及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信者》更是以寫實的形式,將故事高度濃縮。尼瑪拉木的扮演者尼瑪頌宋也是一位藏族姑娘,她在首映式上表示:“雖然在拍攝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各種艱辛,但與拉木阿姐十年如一日的坎坷送郵之路相比,我的付出微不足道。”如果將電影一一解壓和延展,將一些細節(jié)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那么她的故事將更加感人。
郵遞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之一,他通常將思念的兩頭串聯(lián)。一封信,兩顆心,鴻雁傳書,骨肉天親。
《信者》中的主人公尼瑪央珍,作為一名女性,最初面對襁褓中的嬰兒、面對艱險的郵路,敲起了“退堂鼓”——申請調動工作,這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種真情的流露。
正是在郵路上,央珍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郵車駕駛員多吉大哥、空巢老人桑吉奶奶、留守兒童梅朵等,他們以湛藍的、天空般的胸懷包容著央珍工作中的失誤,這種包容是那樣的澄澈純靜,沒有一絲的雜質。當央珍第一次走這條郵路,因為雨夜跌跤而將信件遺失在路上,雖然她打著電筒沖進疾風驟雨中又將信找了回來,但信箋和照片已經(jīng)濕透,信的內容也不完整。 “沒關系的,只要知道他們平安就好?!边@些可愛的藏族鄉(xiāng)民們圍坐在木屋中,讀著信紙上支離破碎的文字,給了央珍極大的寬容和安慰。而央珍更是像燃起的熊熊篝火,以熾熱的真誠,為他們提供著遠方親人的問候與消息。因為信函的串聯(lián),央珍與這些人之間也架起了一條心路,在這條路上,行走著信任、信守和信念。
梅朵為了讓外出務工的父母早日回來,就不停地給他們寫信??墒敲范涞母改革h忽不定的謀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址。所以梅朵寫的信又都被退回來,但是央珍和退休的貢布所長卻善意地“欺騙”著梅朵,共同呵護著梅朵心中美好的憧憬。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毖胝涫冀K銘記著貢布所長的話:“郵包搭在身上,它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蹦岈斞胝渚瓦@樣背著郵包年復一年地奔波在郵路上。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尼瑪央珍只是眾多郵遞員中的一個縮影,有更多的尼瑪央珍這樣的郵遞員,他們也默默地行走在郵路了,不時拉一拉勒在肩頭的郵包帶,用手背揩揩額頭的汗水,抬頭仰望一望前方的路,他們深知責任在肩,使命必達。
如今尼瑪拉木在送信的過程中,外延也在不斷的拓寬與拓展,從傳遞思念的信件,到幫助住在大山深處的藏族同胞找到脫貧致富的辦法。她并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但是正是憑著這份簡單卻偉大的信念,她做到了一個郵遞員最質樸卻又最崇高的職責。
她依然邁著堅實的步伐,用腳步丈量著郵路的長度,用赤誠感知著信念的熱度,用心靈品嘗著真情的濃度。
□馬智勇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