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短章
這是一個民族最輕捷的姿勢,船以龍的形象在水中劃行,龍子龍孫們吶喊著,以團結(jié)的力量向同一個目標前進。
已不僅僅是一定要紀念誰,也無法考證最初的起源,一年一度,以民俗的形式固定下來時,能固定的是節(jié)日的內(nèi)容,無法固定的是一個民族蓬勃的生機,百舸爭流,在競賽中顯示團結(jié)的力量和奮斗的激情。
槳在柔軟的水面劃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的弧形,鑼鼓和吶喊激勵著胳膊滑動的頻律,健康的皮膚在陽光下閃爍著古銅的光芒,同一個目標下只有同一個理想——向著前方。
向著前方,向著前方,百折不撓的華夏民族啊,縱使一個普通的節(jié)日,都要展示不懈奮斗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求索,在此時此刻,在陽光下的詮釋,僅是一葉舟、無數(shù)槳。
佩香囊
連天的香陣在古老的國度彌漫,香囊是星星的影子,掛滿一個民族愛美的胸膛。
香料是田野的精華,香囊是來自織女的手工,這些裁云為衣,剪霓為裳的姑娘啊,把對生活的向往和愛情的憧憬,連同那一顆顆怦怦跳動的心,細針密線縫進香囊,成為信物,成為愛的便箋,以香囊的形象,掛在胸前。
僅僅是一個盛香的囊嗎?不,這是一個古老民族節(jié)日的盛裝,是盛裝上閃爍的銀飾,此刻,正以香囊的造型、玲瓏的形象,讓節(jié)日在馥郁的芬芳里,為美麗張揚。
香囊是心照不宣的情意,情意是節(jié)日芬芳的主題。一個個香囊串起來,就是這個節(jié)日琳瑯滿目的纓珞,掛成幸福的思念和祈禱的吉祥,讓節(jié)日里的民族,一身馨香,滿面春光。
吃粽子
粽葉的清香薰醉故國,薰醉劃龍舟的漢子和戴著香囊的女人。珍珠似的糯米香透因節(jié)日而激動的心,粽子是端午的形象,以普通的食品穿越歲月,甜蜜清醇。
澤畔行吟的詩人帶著一個個無法解釋的天問毅然而去,汨羅江待發(fā)的龍舟撒滿江面,粽子,這些盛著無限懷念的粽子啊,多像一顆顆清淚,滴在故國的江河里,為一個高潔的君子招魂。
粽葉一樣清翠,糯米一樣光潔的詩人,注定成為民族效仿的榜樣,他的精神,他的作品成為代代延續(xù)的血脈,讓愛國成為民族凝聚的基石,成為高潔的向往和精神的結(jié)晶,激勵著撒滿江面的龍舟,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粽子端上來,粽香飄起來,麗日陽光下,絲竹管弦聲中,粽子已不是節(jié)日的符號,而是一個民族推崇和記憶的印記,成為情結(jié),香囊一樣,讓故國沉醉。
插艾條
香囊掛在胸前,粽子擺上餐桌,用艾條和柳枝裝飾的各式各樣的門啊,此刻,如此生機盎然,像極了一位青春的少年,倚門翹盼的姑娘,讓節(jié)日增加了許多詩情的甜蜜和畫意的生動。
是最古樸的防疫,卻是最為寫意的民俗;是最簡單的裝扮,卻是最純粹的真誠。在一年最為生動的季節(jié),以綠色祝福,為平安和豐收起舞,就像紅紅的春聯(lián),掛在迎春的門口,既是總結(jié),更是憧憬。
按捺著激動的心情入夢,懷揣著無比的喜悅早早來到田埂,艾草和柳條一抱抱采來,綠色的枝葉在門楣和井臺的煦風中飄擺。井井有條的祖國啊,在端午的陽光下,放飛龍舟,放飛鴿子一樣的心情,讓幸福和寧靜的甘露灑滿全身。
沒有多少人追究民俗的含義,卻有那么多人關注身邊的幸福和感動。一束艾草是全年的健康,幾枝柳條是萬家的吉祥。我欣欣向榮的祖國啊,此刻,正以節(jié)日的激動,向五千年故國歷史致敬。
拴彩線
一道道彩虹從天而降,落在手腕,落在腳腕,落在一個個愛美的心房。彩虹飄飄,這是節(jié)日的另一種景致,和胸前的香囊,門上的艾條一起為端午盛妝。
幸福由彩線帶來,最深的記憶從拴彩線開始。一只只嫩嫩的胳膊伸出來,一道道彩虹在嫩嫩的手腕上閃爍彩色的陽光。那是怎樣單純而快樂的童年啊,不知怎么一眨眼,便風樣般沒了。
童年走了,節(jié)日卻留了下來。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中,一個又一個端午中,彩線從兒童傳給母親,又從母親傳給兒童,像沒有終點的接力,延續(xù)著民俗文化的純真和純情,延續(xù)著幸福的簡單與生動。
端午,馱在龍舟上的端午,香囊般掛在胸前的端午,在粽葉的清香中沉醉的端午,在艾葉的青翠里生機盎然的端午,在彩線的虹橋上衣袂飄舉的端午,成為節(jié)日,成為獨特文化的風韻,讓故鄉(xiāng),讓童年,讓節(jié)日的思念和感動,詩歌和贊頌,成為洗不掉的印記,在時光中永恒。
□牛勃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