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wù)|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文化>每日分享> 正文

撈浪柴

2022-07-15 08:31:00 智能朗讀:

“浪柴”是什么?顧名思義,“浪柴”就是從水中撈來的柴禾。以前,每當(dāng)天降大暴雨,山洪暴發(fā)。山間的枯枝敗葉,雜草種籽,牛羊糞便等雜物,則順著山洪飄流到山溝、黃河中。人們用一種專門用來撈浪柴的工具“撈兜”,把水中的這些飄浮物打撈上來。然后把它背運到家中,曬干后當(dāng)做柴禾來燒。這種浪柴是當(dāng)年黃河沿岸老百姓燒水做飯,煨炕取暖的絕好燃料。有些人家一年四季都用它來燒水做飯。

那時候,家家屋里都有專燒柴草,燒火做飯的“灶火”(即鍋灶)。這種灶火,前邊有上下兩個開口,上邊的開口是專門用來添加柴草的,下邊是扒灰的“灰洞子”,后邊是出煙的煙道,右邊是一個吹風(fēng)助燃的風(fēng)箱,推拉風(fēng)箱,即可使柴草充分地燃燒,燃出呼呼的火苗。

在時間的長河中,氣候,就像那失韁的野馬,變幻莫測起來,南方洪澇成災(zāi),北方干旱無雨,在黃土高原上難得見到漲河那動人心弦的壯麗景色了。今天,隨著河水的緩緩流動,思緒流回到童年漲河那驚天動地的歲月之中。

同樣的河,同樣的我,童年時候見到的漲河與現(xiàn)在的情景差距太大了!那時,每逢夏秋多雨季節(jié),王峴溝、紅峴溝、麋鹿溝都要淌山水,黃河漲河的洪流都會如期到來,亙古不變。每次漲河,河水都會帶著豐厚的禮物,拜訪沿岸村村社社。為了迎接漲河的到來,人們提早準(zhǔn)備著撈兜,等待著漲河時收獲。那個時候,生活在“點燈用油,耕地靠牛,柴禾在洪流”的自耕自足的簡單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煤炭,生火做飯燃料除了上山砍蒿草,就是下河撈浪柴。農(nóng)作物秸稈少,保證了牲畜飼料后,所剩無幾。蒿草柔軟無力,火力小,只適宜于燒火炕,而浪柴骨硬,經(jīng)過水浸石磨后留下的全是木質(zhì)骨朵,火力可與煤炭相媲美。莊家戶全年的燃料全靠它了。

每逢暴雨過后,緊接著就是漲河。漲河多數(shù)在清晨,那時,莊家漢難得遇到陰雨天氣,舒舒服服地躺在熱乎乎的火炕上,舒展著繁重勞作的身骨,或者沉浸在甜美的夢鄉(xiāng)里。漲河時,水與岸平,波浪翻滾,猶如萬馬奔騰,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浪花翻卷,起伏不定,最大的大浪在波濤上有兩房子高,達(dá)十多米,威勢驚人。住在溝河岸半山腰土房子里的人們,熟睡中被轟鳴的山水聲驚醒,急忙穿起衣服,再裹件白色的塑料紙作雨衣,戴上麥稈作的草帽,操起撈兜,上到崖畔,大吼幾聲“山水下來了!山水下來了!”整個莊頭,只要聽到喊聲,人們就像聽到了沖鋒號聲,隨著“吱呀”“吱呀”地開門聲,個個操著一把撈兜,紛紛向著河岸奔去。撈浪柴,是莊家漢等待已久的活路,全年的燒火做飯全靠此時的忙碌了。所以,每家每戶都去人,甚至全家老小齊上陣。

撈兜,是自制的專業(yè)工具。一丈多長的木把前頭,用冰筋(一種蘆葦品種,根柔軟性強)做的撈兜,形如笊籬,稍大點。河水表面漂浮著一片片黑乎乎流動的洪流,就是浪柴,要撈起它全靠那把撈兜了。把撈兜深入水中,隨著濺起的一朵朵浪花,撈兜里裝滿了浪柴,拖出來舉過頭頂,摔在高處岸地里。河道里的浪柴很豐厚,被沿岸的村村社社群起勞作中并不見少,每個人在幾個小時內(nèi),就可以撈起一個個小山包似的浪柴堆。在太陽出來后晾曬干,挑回家里,碼起浪柴垛,就能隨時燒火做飯,準(zhǔn)備過冬了。每漲一次河,忙碌一次,每家每戶的莊崖畔就多一個浪柴垛。數(shù)一數(shù)各家各戶的浪柴垛數(shù),就能知道這年頭漲了幾次河。

那個時候,大人們撈浪柴時,我們一幫小伙伴也不消停,興高采烈地提著一個筐子,來到河邊,跑前跑后的樂和著,歡呼著,興趣比大人們更濃厚。特別是在柴堆里找到一件件奇形怪狀的玩物,就像撿到了錢包一樣,相互炫耀著,玩弄著,手舞足蹈。記得有一年夏天漲河時,不知上游什么地方的魚塘決堤,浪柴中撈起了不少魚,每條都有一斤多重,雖是死魚,但對我們貧瘠的生活,不吝是美味佳肴。那天我撿拾了一筐子魚,共有十幾條,拿回家中,母親做了半鍋的清燉魚,全家人端著碗吃魚的景象,至今依然歷歷在目。那天,我和哥姐弟妹們不顧母親的再三叮嚀“小心魚刺,吃慢點!” 每人都吃掉了兩三條魚,那個美啊,至今難忘!

每年六、七、八月份,黃河都會肆無忌憚地發(fā)幾次洪水。兒時的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只知道每當(dāng)洪水快漲上來時,大人們就催促我們趕快轉(zhuǎn)移,名曰“跑河”。我們也只好依依不舍的暫別這條黃河。洪水像一頭猛獸發(fā)瘋一樣往上漲,河面上,排山倒海的從上游漂下來倒塌的房屋、大樹,還有來不及逃走的牛、羊。每到這時,人們就會從四面八方挑著籮筐,扛著長鉤撈兜涌向河的兩岸撈浪柴。這是我兒時看到最壯觀的場面!河兩岸的人們仿佛千軍萬馬,人的吶喊聲,水的咆哮聲交織,簡直就是一場激烈的戰(zhàn)役!人們不分晝夜的戰(zhàn)斗在河的兩岸,把打撈上來的浪柴堆在岸邊,即使夜里,兩岸的火把也照的如同白晝,映著人們雜亂忙碌的影子。

洪水慢慢平息了怒氣,水漸漸退下去了。岸邊的浪柴堆的像一座座小山。人們把打撈上來的戰(zhàn)利品搬運回家, 足足可以解決全家一年的生活用柴了。

洪水退后, 孩子們便來打掃戰(zhàn)場:柳樹上,草堆上,到處掛滿了沒有被洪水沖走的浪柴, 我們就把這些浪柴撿回家去。最高興的是:在草叢里、石頭縫里到處都是魚。漲水的時候,這些魚被河水沖上來,卡進(jìn)石頭縫里,我們抓來這些魚,就地取柴燒熟了吃,哎!真是味道美極了!

浪柴,多是山間水流沖下來的樹木枝丫,經(jīng)過水流沖動,河石磨削后,留下來的剩余部分,不大不長,多是一寸兩寸的短木節(jié),它們在莊戶人靈巧的手里,用它們碼起的浪柴垛,上部圓圓的,像一個個超大型的饅頭,散落在莊頭上,別有一番風(fēng)韻。

隨著時間的流逝,黃河上游修建了許多大型水電站,漂流在黃河水面的漂浮物各個電站都進(jìn)行了有效清除,并且電站水庫對洪水錯峰調(diào)節(jié),黃河也很少有漲河的過程。難得見到漲河,更難得見到人們紅紅火火撈浪柴的景致。它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流動一去不復(fù)返,成為人們永遠(yuǎn)的回憶了。

漲河撈浪柴,那兒時的歡愉,童年的快樂,不時在腦海里回味。人生歲月,讓人留戀,讓人感慨。

□茅蠟草

來源: 蘭州日報

關(guān)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