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中國節(jié)·中秋】中秋寄語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不知不覺,秋聲已掠過眼見的山川,道旁的柳葉開始青黃,公園的荷花漸漸衰敗,荷葉也殘缺半卷,“留得殘荷聽雨聲”也是不錯的歸宿。
回望當下,疫情還在,我們還有不安與焦躁。其實,誰不想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溫馨與浪漫。或與家人團聚賞月;或與朋友小酌淺飲;還可坐在黃河邊與水波共振與皓月同框。
但總有些事,需要我們耐下心來一起面對。因工作原因,與小店鋪的老板們交流頗多,他們不怕吃苦,卻怕新冠的影響,一家人的生活,車貸房貸都還壓在他們的肩上。每次說到這些的時候,我能看見他們眼角閃動的淚花,我都會打比方、講故事鼓勵他們要堅持,要相信國家,堅信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他們每次都會以笑臉回報我的真誠。
“守得云開見月明”。困難是相同的,但應對生活的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tài)。樂觀的人,懂得相信,相信當下所吃的苦都是為了明天的好。悲觀的人,不相信所有,怨天怨地,指責所有人,他們的心中沒有“希望”這個詞。而讓我們振作起來面對困境恰是心中“希望”的種子。
縱觀歷史長流,我們消滅了天花,戰(zhàn)勝了鼠疫,治愈了肺結(jié)核。我們正大踏步地走在新的歷史征途上,新冠、洪澇、地震等等自然災害,都不可能阻止人類前行的腳步。
又逢中秋,在我們的家國情懷里,河水不是冰冷的流動,月亮更不是離我們?nèi)巳f千米外的那塊石頭。上善若水的水德思想深入人心,月亮早已是我們文化的符號。天上的月亮每年到中秋,都在萬千條中華大地上的江河水中映射。水是我們包容萬物的胸懷,月是懸在星空中人人相盼的那道心光。
我們有水,有月,還有月餅,已是很好。
時間會烹煮一切,塵世的味道也會被我們一一品嘗。其間的酸甜苦辣,大致都相同。不同的是我們遙望月亮時,那份心情與處境。我們養(yǎng)在心底的那個月亮,都會在中秋時節(jié)與我們相逢。我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是一樣的,當所有牽盼變成秋水里的青苔斑駁、草木青翠、花開花謝,那些金風拂面、秋葉飄落、瓜果飄香,都會變成我們眼前那個嫵媚多姿的月亮。此刻,這一輪圓月就是我們最安然的慰藉。
“月是故鄉(xiāng)明”,回不去的家鄉(xiāng),道不盡的思念,都在這一刻涌上心頭。寫一首七絕,表達自己所有的祝福。
寄懷
眼見葉黃飄落舟,愿生歡喜不生愁。
自當病苦隨風去,遙看青山萬里秋。
□張春琴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