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文化> 正文

陳澤奎 :醉里挑燈看酒泉

2022-10-21 14:02:23 智能朗讀:


寫酒泉的這篇文字,是想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一下一直以來想寫寫漢武帝設置的河西四郡的一個愿望,因而在寫這些文字時,有意地用了一個看起來豪氣且很有些文藝氣息的題目,只因為酒泉有很多與酒相關的故事。

其實,酒泉是一個很實在也很有歷史感的地名,它現(xiàn)如今地處中國西北地區(qū)、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東接張掖市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接蒙古國,是甘肅省西部聯(lián)接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的關鍵所在。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肅州衛(wèi)”條下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酒泉一地的歷史沿革簡單明了,漢朝武帝之前,它和河西的武威、張掖、敦煌一樣,是草原游牧民族烏孫、月氏、匈奴的游牧地,除了在隋、唐和明、清幾個時期被稱為肅州之外,從漢朝到現(xiàn)在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酒泉就一直在使用這個名字,由此說,我們可以把肅州當作酒泉的曾用名。當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雖然名字在歷史上的變化不大,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屬地的范圍卻有滄海桑田之感。比如現(xiàn)在,酒泉和肅州兩個名字都在用,但已經(jīng)有了身份的差別,酒泉是名正言順的上級,成了地級市的名字,而肅州則不得已成了下級,成了酒泉下轄的一個區(qū)的名字,就像武威成了地級市的名字而涼州成了其下轄的區(qū),張掖成了地級市的名字而甘州則降等成了張掖下屬的甘州區(qū)一樣,讓正名和曾用名一起務(物)盡其用,一點也不浪費。而酒泉這個名字,聽上去都會讓人覺得會跟酒扯上關聯(lián)。事實上,酒泉得名,從古至今的說法,似乎確實與酒有關聯(lián)。有兩說。一是根據(jù)五代時人劉昫 (xù)(也有寫作劉煦的)之說,酒泉因“城下有金泉,其味如酒,因以為名”。人們看重劉昫的說法,是因為劉昫不僅是五代時期的政治家,還因為他是《舊唐書》的署名作者,當然更主要的原因也許是覺得像劉昫這樣的人既然這樣說,一定也應該是有根據(jù)的。另一個說法則是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戰(zhàn)的勝利后與出征將士狂歡,激情之下將武帝賞賜給他的酒倒入泉水中與將士同飲,發(fā)現(xiàn)泉水都變成了酒,故爾將此地起名為酒泉。我喜歡慶功之酒如泉不竭的這個說法,喜慶,豪爽,鼓舞人心?!捌咸衙谰埔构獗?,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用王翰的這首《涼州詞》來說酒泉也許更有現(xiàn)場感,一則酒泉更近古人征戰(zhàn)之地,再則夜光杯也還真就產(chǎn)于酒泉,事實上,現(xiàn)在的酒泉也有不錯的葡萄酒,把古人的情懷與現(xiàn)實的佳釀,天衣無縫地交融在一起,也不失為一種境界:在蒼茫無際的遼闊戈壁間,有一群還未來得及洗卻滿身征塵的鐵血硬漢,即便是以水當酒,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歡慶勝利時的豪氣萬丈。當然,把酒言歡之時,把酒泉說成大涼州的一部分也還是有出處的,因為漢代的涼州刺史部里當然也包括了灑泉郡。當然,作為武威人,我更喜歡也更愿意,古人是用產(chǎn)于酒泉的夜光杯在品產(chǎn)于武威的葡萄酒,讓人體會一把家鄉(xiāng)的酒更容易讓游子醉的快樂。

從以上我們討論到的情況看,酒泉所以被稱作酒泉,不論是前說還是后說,其實傳說或者揣測的成分都很大。若以都是傳說或者揣測而論,我覺得后說更可信,因為它出現(xiàn)的時間至少比劉昫說要早。若以劉昫的說法為準,就從漢代叫酒泉開始到劉昫的時代少說也有1100年往上近1200年了。由此我們知道,劉昫的說法,顯然也只是揣測。若以霍去病征戰(zhàn)河西后因歡慶而水變酒的說法,如果也算是揣測的話,這個揣測比劉昫的說法更可愛。因為劉昫的說法,我們舀一瓢泉水嘗一下即可得以驗證,當然,這樣的驗證方法,有人也會提出異議,因為滄海桑田,幾千年的歷史變遷,自然會有水質(zhì)的變化,漢代的酒泉的泉水也許可以是有酒味的,而五代以后的酒泉的泉水已經(jīng)沒有酒味了,這樣的情況,就自然界中的變化而言,也是有可能的,這樣的解釋也有其道理,但漏洞也是很明顯的。因為劉昫的說法,也僅只限于他自己的記錄,而這條記錄,我們能看到的文獻,則是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中的引用,而且也僅只是引用,并沒有進行必要的說明。而從西漢武帝時期到五代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通過酒泉往來于長安與西域的商旅、使團及僧侶、文人墨客,何止千萬,卻沒有只言片語提及“酒泉”之水如酒之說,其他文獻也缺乏關于酒泉水有酒味的記載。同樣,五代之后,宋人的記載當中也沒有關于酒泉城下有金泉,泉水若酒的說法??梢姡瑒d的說法,顯然也是傳說,并無實證。

當然,如果我們把酒泉地名的由來,都理解為傳說,那事情當然就會好辦多了。既然它源于傳說,那不論酒泉之名,源于何故,都不會影響我們對它所指方位和范圍的認知。當然,如果能弄明白了它名字的緣由,也許會增加一些故事性,如果有人較真,各執(zhí)一詞,其實也無傷大雅。假如我們?yōu)⒚撘稽c,不管它因何而名,我們只需知道它在哪即可,就如人名,只不過是我們確定他或她是誰的一個符號一樣,不一定要知道他或她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一樣。地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告訴大家它的地理位置或者方位以及范圍,也因此,正常情況下,我們只要知道地名是指哪里即可。

二 

其實,我們不應該把眼睛盯在酒泉的名字上,實際上,我們該花點精力研究一下酒泉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其他方面。比如,它從歷史上到如今的地大物博。

先說地大。酒泉地大,從過去到現(xiàn)在,都是看得見的?,F(xiàn)如今我們耳熟能詳?shù)臐h代的河西四郡,都曾經(jīng)是它的管轄范圍,當然,這也僅限于漢武帝在河西初置郡時的情形,而這絕無僅有的歷史的情況,事實上從漢武帝分置武威郡時就已經(jīng)遠去了。即便如此,但現(xiàn)在的酒泉,地依然很大,現(xiàn)如今甘肅的地域面積的近二分之一為酒泉所屬,而現(xiàn)如今河西其他四地市的面積加起來比它的一半還小。由此我們知道,它所轄的面積,不僅在河西最大,是甘肅占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就是放在全國,19.2萬多平方公里的區(qū)域面積,比全國許多的省域面積都大。因為地大,酒泉從設郡開始,從古至今,都是河西最大的移民屯戍區(qū)和屯墾區(qū),這里有很多不為人所關注的與屯墾有關的事情,如這里是河西最大的啤酒花生產(chǎn)基地,也曾經(jīng)是國營農(nóng)場密集之地,在一段時間里還是甘肅為數(shù)不多的移民安置地,當然,這里還有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的遼闊的草原和金塔縣大片的胡楊林,它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額濟納旗胡楊林毗鄰而居,讓我們不由得想起它們曾經(jīng)相互勾連的漫長歲月。再如,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是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境內(nèi),但為什么把它叫做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呢?沒別的,這地方,在開始建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時,應該是酒泉管轄的范圍。西北最大的鋼鐵集團公司酒泉鋼鐵集團公司,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是地級市的嘉峪關市所轄,但名字仍叫酒泉鋼鐵集團公司,為什么?沒別的,酒泉鋼鐵集團公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時,其地方也是酒泉的。我們說,假如酒泉愿意拉大旗做虎皮,說,敦煌、陽關、玉門關、嘉裕關,甚至張掖、武威,一致于整個河西,甚至于新疆哈密以東的地方,它們都曾經(jīng)是“我”的,也還真說得過去,因為文獻記載可以證明這是基本事實。因為,從酒泉設郡到武威設郡,酒泉轄武威的時間盡管很短很短,也許兩個地方設郡的時間差只在伯仲之間,而從酒泉設郡到張掖、敦煌設郡,其間也只不過十余年,雖然說時間都不長,但兩者之間確實也有過隸屬關系,因此說河西其他三郡曾為酒泉所轄地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而明代的時候,新疆的哈密一帶也還曾經(jīng)歸肅州羈縻,哈密的賦稅由肅州代朝廷征收也是有記錄的。但可惜的是,從古至今,因為服從國家不同時代不同時期大局的需要,酒泉曾經(jīng)的轄地因時而變,都慢慢變成了和它一樣門當戶對甚或門不當戶不對的兄弟市縣了。有兩個很生動也很現(xiàn)實的例子。敦煌,現(xiàn)在是酒泉下轄的縣級市,歷史上曾經(jīng)與河西其他三郡一樣,先是它的屬地,其后,成為河西四郡之一郡,與它分庭抗禮,如今,雖然是它的下屬,但其名氣爆棚,似乎敦煌是正主,酒泉是下屬。而現(xiàn)在與它為鄰、與之分庭抗的嘉峪關市亦是如此,歷史上只不過是它下轄的一個重要的關隘而已,而如今獨立成了和酒泉一樣的地級市,而作為河西一個地級市的嘉峪關市,在酒泉肅州區(qū)和酒泉所屬的玉門市、金塔縣的環(huán)繞之下,更像是一塊飛地。

再說物博。現(xiàn)如今世人所知道的河西所屬的山川河流,祁連山,河西的生命山,同時也是曾經(jīng)演繹過無數(shù)農(nóng)耕和游牧民族和相爭或和諧相處歷史故事的地方,在酒泉境內(nèi)綿延數(shù)百公里,發(fā)源于祁連山的疏勒河,是河西三大河流之一;而牧場,有我們前文說到的肅北和阿克塞兩大牧場;長城,嘉峪關、敦煌、肅州區(qū)、玉門、金塔等境內(nèi)的漢、明長城,蜿蜒數(shù)百公里,而長城沿線數(shù)量可觀的烽燧遺址,則像一個個不懼歲月寒暑的勇士,曾經(jīng)巍然屹立在祖國的西北大地上,用熱血捍衛(wèi)國家的尊嚴,讓我們每見一處都會看到古人的堅韌與堅守;石窟,數(shù)得著的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西千佛洞,金塔寺;關隘,嘉峪關、陽關、玉門關、鎖陽城等都名貫古今;雅丹,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俗稱魔鬼城,會讓我們看到獨具西北氣質(zhì)的大沙風光;巖畫,一部記錄河西早期游牧者生活的珍貴史跡,有位于嘉峪關境內(nèi)的黑山巖畫;畫像磚,著名的有嘉峪關境內(nèi)丁家閘魏晉墓畫像磚等,而這些事物,如黑山巖畫、魏晉基畫磚等文化遺存雖然現(xiàn)今都在嘉峪關境內(nèi),而實際上它們也像嘉峪關一樣,從酒泉的管轄范圍內(nèi)分離出來,也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從民國時期開始,聞名全國的玉門油田就在這里,而新中國石油戰(zhàn)線上的鐵人王進喜就出生在這里。我們這樣說,其實沒別的,只是想告訴大家,酒泉曾經(jīng)的大,是實實在在的,而其物博也是實實在在的,因此,也讓我們感慨,往事如煙,用在酒泉身上應該是很恰當?shù)摹?/p>

除了地大物博之外,酒泉,我們應該加以關注的當是它的區(qū)域位置。酒泉和敦煌一起,處在河西通西域、漠北通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十字路口上。我們知道,漢朝對河西的經(jīng)營是從通西域開始的,而經(jīng)營河西則是從在居延置城、酒泉置郡開始的。這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為了通西域,需要防止雖已退至漠北(巴丹吉林沙漠以北)但還經(jīng)常南下騷擾的匈奴,需要設置一個防御點,漢代人把這個點首先選在了居延,這是卡住了匈奴人沿著黑河利用其水草南下到焉支山以及利用疏勒河綠洲南通敦煌沿當金山口進入祁連山腹地柴達木盆地與羌人聯(lián)絡的要道。但僅靠居延仍無法完成阻擋匈奴利用居延以西遼闊的區(qū)域人南下的通道,于是在居延的西南邊開置遮虜障并開始了在酒泉置郡。在酒泉置郡之后,雖然切斷了從河西西部南下祁連山的通道,但河西東部依騰格里沙漠南緣沿石羊河、金昌峽南下祁連的通道依然洞開,于是從酒泉以東黃河以西騰格里沙漠以南的武威設郡,其后為了進一步強化河西防衛(wèi),則又從兩郡的基礎上增設張掖,敦煌二郡,其后在四郡的基礎上在蘭州一帶再設金城郡,最終完成了由點到面到完整的鏈條式的對河西的完全控制。

三 

漢朝在河西的設郡置障是基于斷匈奴之右臂拱衛(wèi)京師的宏大戰(zhàn)略。所謂斷臂之策,現(xiàn)在看,就是阻斷匈奴人與祁連山以南的羌人以及匈奴人與西域諸國的聯(lián)系,壓縮其游動的空間,進而削弱其與漢朝對抗的能力。而漢朝的斷臂之策的具體實施,應該是河西之戰(zhàn)取得勝利之后開始的,而這具體之策的落實,自然是從置郡來加以落實的,盡管史書當中關于河西四郡設置誰先誰后的文字記錄有點牴牾,當酒泉郡設置最早,大致是可以確定的。從實現(xiàn)斷匈奴右臂這個目標的實施的可能性上來看,酒泉的位置的重要性就凸現(xiàn)了出來。從地圖上看,酒泉是割斷匈奴南下青海西進西域聯(lián)系的最佳位置。而從漢朝實施斷臂之策的實踐看,漢朝最早在河西設城置障的地方,就是選擇了酒泉以北最接近匈奴的居延海開始設城置障的。爾后,為了加強對此處的支撐,先是在酒泉設郡,爾后為了加強酒泉與京師的聯(lián)系,又在武威設郡。再其后,為了進一步鞏固漢在河西的控御能力,又在武威和酒泉之間增置張掖郡,在酒泉與西域之間增置敦煌郡。從布局看,增設敦煌郡,是加強酒泉以西的戰(zhàn)略防衛(wèi),而增設張掖郡,控制黑河東岸的廣闊空間,與原在西岸的酒泉郡一起,徹底阻斷了游牧民族憑借黑水南進祁連游牧的通道。這種逐步遞進的經(jīng)營之策,既是漢人的智慧也是實踐中最為實用的辦法。

我們知道,酒泉實際上的地理位置,應該是河西之西北,這個位置連接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地區(qū),是內(nèi)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西部的聯(lián)接點,歷史上,酒泉依托其北部的馬鬃山,擋住了來自漠北的游牧民族沿黑河南下的西部通道,是敦煌通青海出新疆的堅強后盾。明朝嘉峪關的設置,更是扼住了河西通西域或西域通中原的咽喉。中原、長安、河西四郡及西域的相互關系,宛若一條美麗的珍珠項鏈,如果掐頭去尾,那鏈條自然就短了,如果缺少了那一顆,鏈就散了;絲綢之路是個完整的鏈,故而才會有古人欲固此必固彼的說法。而在這條漂亮的珍珠鏈上,武威占據(jù)聯(lián)通隴右到中原的一極,理論上說,應該是敦煌占據(jù)了聯(lián)通西域的另一極。而事實上,看地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酒泉才是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聯(lián)通西域的重要一極。因為敦煌處在酒泉的南部,雖然處在聯(lián)通西域的要道上,但絲綢之路上,漢代以后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西北方向(唐代后期的吐蕃時期例外)。在河西的鏈條上,張掖、武威擋住了來自河西東段來自北方的威脅,而酒泉處在河西的西北,需要同時應對來自西和北兩個方向的威脅,這也就是漢代在居延海(介于張掖和酒泉之間)以西再建遮虜障的原因。因此我們有理由說,酒泉實際上是河西連接西域的重要一極,它事實上起著鞏固河西走廊西北邊防的重要作用。明代嘉靖年間,放棄敦煌、哈密等戰(zhàn)略要點而退守嘉峪關及酒泉明長城一線,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說明。

強盛、富足、開放的中原,是形成強大向心力的核心,而周邊地區(qū)的安定是中原強盛的牢固支撐,兩者相輔相成,有志于天下者,應知天下大勢,因勢利導。漢唐盛世時的八方來朝,完全是建立在漢唐時期的強大與富足之上的。

四 

我們過去看河西看酒泉,都是以中原或長安往西看,欲保隴右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開西域,就是最典型的定式思維,很少由西往東看的時候,即從西域望長安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呢?會不會有欲固西域必固酒泉,欲固酒泉必通長安呢?李軌、吐蕃、西夏都是借河西向東看的例子。當然,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后涼和西涼立國及成吉思汗滅西夏。后涼呂光憑借征討西域并占據(jù)西域的優(yōu)勢,一路向東,平定前涼,建立后涼;西涼則以酒泉為中心,以西域為依托與南、北二涼相抗衡,成為三分河西之一分;成吉思汗的大軍在完成西征之后,為平定西夏,則是從西域揮師向東,先取河西,后攻寧夏,勢如破竹,最終取得了滅西夏的重大勝利。因此,我們說,以長安為中心,從攻的角度看,酒泉是河西的末梢,從守的角度看,酒泉則是西部防御東犯之敵的前沿。

其實,酒泉,歷史上最值得讓我們驕傲的,當然是以它為中心,曾經(jīng)雄踞河西及西域二十余年的西涼,這才是讓酒泉人文歷史變得豐富、深厚的一頁,這一頁當然就是經(jīng)常被人念叨的西涼文化。

西涼的開國之主,是西漢名將李廣之后?!稌x書李暠傳》記載,“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廣曾祖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于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 仕晉并歷位郡守。祖弇,仕張軌為武衛(wèi)將軍、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遺腹生玄盛。少而好學,性沈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jīng)史,尤善文義。及長,頗習 武藝,誦孫吳兵法?!北緜鞯挠涊d告訴我們,西涼開國之主李暠,稱得上名門之后、將門之后,少而好學,可謂文武雙全,能立國既得祖蔭,也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

君主的作為,總起來說就兩個方面,一是文治一是武功。西涼李暠的武功,因為北有北涼南有南涼東有后涼余孽的挾持,在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下,求生存是它的剛需,也因此,南防南涼,北防北涼,東拒后涼及其后的西秦,都是它的硬任務。而在這方面,李暠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玄盛(李暠)乃修敦煌舊塞東西二圍,以防北虜之患,筑敦煌舊塞西南二圍,以威南虜?!边@表明,在李暠僭位之后,曾經(jīng)整飭酒泉西北和東南的邊塞,為保酒泉一地的安寧,在軍事防衛(wèi)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武功方面更值得稱道的是它繼后涼之后繼續(xù)保持了對西域的控制。這也成了西涼得以延續(xù)國祚二十多年的堅實的基礎。而文治方面,較之他的武功,更有可道之處??疾煳鍥鰰r期的開國者,西涼主李暠是唯一的由文士出身而立國的。也因此,史書當中有關西涼李暠的文治多有贊譽。

其一,充實酒泉的人口。史書記載,早在前秦苻堅建元之末,前秦曾經(jīng)“徙江漢之人萬余戶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疇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戶。郭黁之寇武威,武威、張掖已東人西奔敦煌、晉昌者數(shù)千戶。及玄盛東遷。皆徙之于酒泉,分南人五千戶置會稽郡,中州人五千戶置廣夏郡,余萬三千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筑城于敦煌南子亭,以威南虜”。這條資料告訴我們,西涼從敦煌遷都至酒泉的同時,大規(guī)模地將前秦時期由江漢和中原遷徙至敦煌的人口,以及后涼后期郭黁造反戰(zhàn)亂時期由張掖、武威避難于敦煌的人口,全部移徙至酒泉,以充實都城。這條資料當中的“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應該是說在西涼的轄區(qū)內(nèi)增置了三個郡,類似于東晉的僑郡僑縣之義,并不是西涼的勢力擴張到了武威和張掖,其目的則是安置從武威、張掖西入酒泉的避難,也借以吸引更多的武威、張掖人遷徙酒泉,進一步充實酒泉的人力資源。人是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社會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人口的大量遷入,極大地充實了酒泉的實力,也為酒泉地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其二、 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前文所及,人口的大量增長,為酒泉的開發(fā)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靶ⅲɡ顣保┘冗w酒泉,乃敦勸稼穡??ち乓阅旯阮l登,百姓樂業(yè),請勒銘酒泉,玄盛(李暠)許之。于是使儒林祭酒劉彥明為文,刻石頌德?!边@段引文中反映的情況,除去自我表揚和歌功頌德的成分,李暠在開發(fā)農(nóng)業(y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當是事實。

其三、 興辦學校。史書記載,在后涼時期,呂光曾經(jīng)派人到于闐購買制作皇帝制印的六璽玉(也就是現(xiàn)在的珍貴美玉和田玉),因為路途遙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直接西涼時派去買玉的使者才帶著和田玉回到敦煌,“納之郡府”。李暠大喜過望,為了慶祝六璽玉的順利到來,于是在郡府“南門外臨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議朝政,閱武事。圖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玄盛親為序頌,以明鑒戒之義,當時文武群僚亦皆圖焉。有白雀翔 于靖恭堂,玄盛觀之大悅。又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起嘉納堂于后園,以圖贊所志。”史記當中的有關記載,如修建靖恭堂圖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貞女,都是為了“明鑒戒之義”,也即是說借古鑒今,教育育人。而“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則是開辦學校,擴大招生規(guī)模,以培養(yǎng)人才。涼州學者當中,出生于敦煌、酒泉的人數(shù)不少,如宋繇、劉昞、闞骃、張湛、索敞、陰興等都是在五涼及后世都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應該說也得益于李暠重視文教、興學育人。

其四、 遷都酒泉。西涼從敦煌遷都到酒泉的事,發(fā)生在公元405年,也即是李暠自稱涼公的第五年。遷都,不論是對王朝還是當?shù)氐挠绊懚际巧钸h而遠的。都城的選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地址選擇,這種選擇是極其嚴格也是極其慎重的,要考慮的因素,城防、交通、物產(chǎn)、人口、水源等都要能夠有足夠應付立都之后的一切需要。由此說,一地能立都,說明上述條件是具備的。而立都之后,給當?shù)貛淼淖兓彩蔷薮蠛蜕钸h,上述所說的各種條件都會迅速得以改善。西涼遷都酒泉,不僅是政治上的遠見,偏處敦煌,一則會讓敦煌的東大門受到南北二涼的威脅,而李暠,把都城從敦煌遷往酒泉,就像后世明代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一樣,有加強邊防的重要意義。遷都,實際上遏制了其他割據(jù)者覬覦之心,同時也表明西涼有意作為的決心。而定都酒泉除了政治、軍事意義之外,也給酒泉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知道,一國之都的建設和一郡治的建設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俗話說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一國之都,各種衙門和官屬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郡守的郡治規(guī)模,首先,官屬機構(gòu)的牌子會大量增加。其次,因為各種牌子的官階不同,其建筑不僅數(shù)量會增加而且規(guī)模也會隨之擴大,用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原來的官屬的牌子有可能從局會變成廳甚至部,而牌子越大,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會自然拉大,兩者之間的都不能同日而語。這些樓堂館所的建設,對于一地的繁榮是不言而喻的。

西涼的大規(guī)模城市建設,開始于李歆時期。史書記載,李歆上位之后,不顧一幫開國元勛的反對,開始大興土木。從當時河西三分,西涼周邊強鄰環(huán)伺的情況看,李歆一意孤行,大興土木,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但從歷史上看,一個王朝在立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都會大興土木,這除了社會經(jīng)濟恢復發(fā)展之后正常的生活設施改善的建設之外,排除奢縻之風的日益浸漫的因素,官僚機構(gòu)的膨脹、需要用更大規(guī)模的建筑來容納和需要用宏偉的建筑以體現(xiàn)官威也是重要因素,而這種窮奢極欲,不顧民力而借以增加官威的大興土木,尤其是那些在王朝晚期里更加多見的景象,而這也是導致我們歷史上經(jīng)??匆姷耐醭矞绲闹匾蛩刂弧?/p>

大興土木的結(jié)果,自然是耗費民力,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當大興土木之后,一個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卻也會因之大為改觀,我們可以想見,經(jīng)過李歆的一番折騰,在酒泉遼闊的大地上,一幢幢嶄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其壯觀的景象一定令人耳目一新,只可惜,這些他耗盡國力而為之的帝都,很快變成了他人安臥的豪宅。當然,更為可惜的,是這些曾經(jīng)傾盡所有建造的恢宏建筑,還是經(jīng)不起其后戰(zhàn)火紛飛或無情歲月的洗禮,此時的壯麗也只能在后世的文字里一見,而當年的巍峨壯麗的建筑物上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在經(jīng)過了一千六百年以上的歲月之后都蹤跡難覓了。

其五、 奉表東晉。東晉安帝義熙元年,也就是公元405年,自稱大將軍、大都督、領秦、涼二州牧的李暠,大赦,改元建初,緊接著第一次派舍人黃始梁興間行奉表到建康(現(xiàn)在的南京),向東晉安帝司馬德表示納誠歸屬。東晉安帝義熙四年,也就是公元408年,李暠因為前次奉表沒得到東晉的回復,因此,“復遣沙門法泉間行奉表詣建康”。 兩次奉表納順,體現(xiàn)出西涼主的政治素養(yǎng)。在西晉滅亡,東晉偏隅東南之后,北方戰(zhàn)亂不斷的情況下,許多有見識的割據(jù)者都仍以奉東晉為正統(tǒng)為號召以取民心。西涼奉表建康,不論在十六國時期還是在五涼時期的割據(jù)者當中都可以說是有識之舉。這件事情的意義在于,奉東晉為正統(tǒng),在當時或許只是個形式,但這個形式卻可以獲得以中原文化為正統(tǒng)的偏處西涼的民眾的高度認同,從一定意義上,奉東晉為正統(tǒng)所在,可以讓李氏借此以得民心,另外一層意思則是面對河西三分(西為西涼,南有南涼,東北有北涼)的局面,當然是要拉東晉為外援以壯聲勢,這也不失為明智之舉,也使河西的其他割據(jù)者不敢一力西顧。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看到,西涼奉表東晉,除開我們上面說的兩個原因之外,因為它既占有西域又奉東晉為主,這表明了東晉和西域之間的溝通有了橋梁和支撐點,盡管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往來,但通過西涼與東晉之間臣屬關系的存在,表明了西域與中原政權之間不絕如縷的關系,也即是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酒泉是中原王朝能夠和西域融合的粘結(jié)劑,沒有了西涼和東晉的聯(lián)絡,東晉和西域聯(lián)接的紐帶也就失去了,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晉書》會發(fā)現(xiàn),五涼時期的后、南、北涼,都被作者視為僭主而列入載記,而前涼張軌和西涼主李暠盡管跟后、南、北涼主一樣,是實實在在的割據(jù)者,但就因為他們都奉表東晉而被視作東晉任命的王而列入列傳中的原因,這也從側(cè)面告訴我們,在史家的眼里,因為前涼、西涼奉表東晉,也表明了前涼、西涼與東晉的關系是臣屬關系,西涼擁有西域,則意味著西域和中原實事上保持著應有的聯(lián)系。

西涼的出現(xiàn),在十六國時期的戰(zhàn)亂歲月里,保持了一地的安寧,保持了河西和西域的聯(lián)系,這不僅讓酒泉有了立都的榮耀,也因此,酒泉因西涼而有了自己的文化,讓它躋身于五涼之中,成為五涼的一份子,為形成影響深遠的五涼文化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天高,地大,戈壁,綠州,關隘,長城,酒泉的歷史,就寫在這自然和人文交織的遼闊而壯美的大地上,如果有幸在這片土地上走一次,一定會讓我們印象深刻。

來源: 蘭州新聞網(wǎng)

關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