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居家學習期間 騙子潛入班級群冒充老師行騙
11月12日,大連出現(xiàn)不法分子利用全市中小學居家學習契機,冒充老師潛入班級群,打著“收材料費”等幌子瘋狂詐騙的案件。
大連警方提醒
廣大學生家長
不要輕易對外公布班級群!
不要輕易拉人入群!
不要輕信轉載要求!
案情回顧
11月12日夜,大連某初中學生在玩網(wǎng)絡游戲時,在網(wǎng)上認識一人。該人對中學生說:“如果你能證明自己是學生,我就送給你游戲皮膚。”而證明自己是學生的方式,就是將其拉到班級群里。
于是,該人通過這名學生分享的班級群二維碼入群。隨后,冒充老師在群里下發(fā)“通知”,要求每名家長交納資料費400元,并將微信和支付寶收款碼發(fā)到群內,讓班級家長進行轉款。班級近五十名家長因此上當受騙,有的家長私聊代替別的家長交費,最多的交款3200元。
手法分析
1、當前大連正值疫情,全市線上授課,一些學校的通知只能在家長群里發(fā)布(以往的收費通知全以家長會或班會的形式面對面告訴家長,或者是讓學生轉告家長)這一情況正符合騙子實施詐騙的一個前提條件。
2、中小學生大多缺少警惕意識,思想無防備,同時騙子迎合年輕人玩游戲的心理,聲稱驗證自己中小學生的身份就可以免費送皮膚,所謂的驗證方式就是讓學生把騙子拉進學校班級群來證明。
3、騙子進入群后,立刻偽裝自己的身份并潛伏,通過群內聊天及備注信息判斷群成員的身份,然后將老師的微信頭像昵稱復制到自己的微信號上,實現(xiàn)冒充老師的身份。
4、使用老師的口吻、以學校的名義向群內家長征收學習資料費用、補課費、托管費、學費等費用,并發(fā)出微信或支付寶的收款碼,讓家長掃碼付款,同時把付款成功的截屏發(fā)到群里。
防范措施
1、提高學生的反詐意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掉入騙子營造的陷阱中。
2、遇到需要收費的通知時應當及時與老師打電話核實,不要在微信中詢問,跟你聊天的微信不一定是真老師。
3、學校班主任加強群內管理,開啟家長群中的群聊邀請確認功能,停用掃碼進群的功能。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