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蘭州新聞網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 房產|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金城評論>媒體評論> 正文

■一針見血 法律的底色是世道人心

2022-06-14 08:53:46 智能朗讀:

先來看這么一則新聞:江蘇省蘇州市的陳某發(fā)現秦某在撬自家房門,懷疑秦某是小偷,遂向物業(yè)求助??吹接形飿I(yè)保安追趕,秦某跳入河中,被物業(yè)人員等救上岸時已無生命體征。事后,秦某家屬訴至法院,索賠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58萬余元。法院審理認為,物業(yè)保安在追趕過程中并無過錯行為,其追趕行為與秦某的死亡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駁回了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法律的底色是世道人心。小馬飛刀以為,法院判決的是一種社會風向標,對公民社會行為起到很大的引領作用。要知道,一次公正的判決往往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因此,我們更應該用法律最大限度地保護見義勇為者,從而弘揚社會正氣,鼓勵人們敢于見義勇為,讓更多人有底氣站出來向違法行為說“不”。如果任由免責環(huán)節(jié)缺失,法律條文將見義勇為者與其他人等同視之,那么見死不救的失范事件,將如同傳染病一般蔓延,不斷擊穿社會的道德底線。

為什么這么講,因為這些年來,“好人沒好報”的事經常讓公眾寒心。做了好事還要倒貼錢,甚至被告上法庭,非常不利于社會正氣的弘揚。救人者無須自證清白,本是一個社會常識,但在現實中,舉證之責往往落到救人者頭上。于是“扶不扶”、“救不救”成了一道社會性難題。怎么辦?路見不平一聲吼等義舉,是社會期待的高尚行為,是皆應秉持的道德原則,也應是司法制度著力塑造的社會價值。在2017年3月15日,“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就已經寫入了《民法總則》,這也就是俗稱的“好人法’,為的就是給好人撐腰,讓善心堅強,鼓勵濟危扶困,救助傷病的高尚之舉。今年3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見義勇為等制度規(guī)則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受害人依據民法典第183條的規(guī)定請求受益人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所受損失和已獲賠償的情況、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條件等因素確定受益人承擔的補償數額。當然,必須要承認的是,任何規(guī)則的確立都是利弊權衡的結果,“好人法”同樣如此?,F實中,確有一些救助人因自身過失而使受助人遭到傷害,如此情形,救助人該不該擔責?更重要的是,如果救助人動輒得咎,那么很多人就不愿“冒險”救助他人。所以,利弊權衡之下,寧肯以免責條款鼓勵人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畢竟,救助人出現“重大過失”是小概率事件,當見義勇為成為社會風尚,必將有更多人從中受益,其利遠遠大于弊。

讓無力者有力,讓有力者前行,當我們的生活一直有見義勇為精神在守望,這才是一個文明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小馬飛刀

來源: 蘭州晚報

關閉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免费,婷婷五月天久久中文,亚欧无码vs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