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連續(xù)報道·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出發(fā)!為了心中的夢”
【連續(xù)報道·報效祖國建功西部】
和煦的春風拂綠隴原大地,位于甘肅省張掖市的河西學院校園里,又一次響徹支教隊伍“出征”的號角!
“到基層去,到新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出發(fā)!為了心中的夢”……3月9日,803名河西學子匯聚在高高飄揚的支教團旗幟下宣示心聲,隨后,步履堅定地踏上西行的列車。
他們的目的地,分布在新疆13個縣市區(qū)。
從2009年起,河西學院先后有1.3萬多名師范生赴疆支教,帶動1.3萬余名畢業(yè)生在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今天,又一批追隨者接過學長們手中的火炬,繼續(xù)譜寫這段關于愛和奉獻的佳話……
當晚7點,記者跟隨首批出發(fā)的100多名同學,乘坐T307次列車,向著素有“火洲”之稱的吐魯番進發(fā)。
車窗外,熟悉的場景如影歷歷;車廂里,同學們?nèi)宄扇簢?,熱切的交談聲不絕于耳。
“終于能去新疆了!很早之前我就開始‘做功課’,可不能辜負這么寶貴的支教機會?!蔽膶W院學生張家英滿臉興奮地說,“我的‘支教夢’從大一入學就開始了。每次聽那些支教回來的師兄師姐講起在新疆的經(jīng)歷,我都很入迷……”
“是呀!他們就像一顆顆星星,在三尺講壇上閃閃發(fā)光?!瘪R克思主義學院學生丁香忍不住接話,“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青春到底該怎樣度過’的答案。我想,只有加入他們,生命里才不留遺憾。”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張治真邊聽邊點頭,直言自己“既激動又緊張”。她告訴記者:“我們在學校里學了幾年理論課,但到了要站上講臺的時候,心里還是有些不安,害怕自己教不好……”
隨行帶隊的文學院教師李惠芬聞言,笑呵呵地接過了話頭:“別慌,課前做足準備,大方自信地走上講臺,‘新手老師’也能受歡迎。要知道,新疆是一片美好的土地,那里有純真情誼和廣闊天地等著你們!”一番話,讓同學們舒心地笑了。
夜深了,火車奔馳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路向西,再向西。星星峽、哈密……凌晨5點40分,列車穩(wěn)穩(wěn)停在吐魯番北站。
“熱烈歡迎學弟學妹!”剛到出站口,一個年輕人便高舉橫幅迎了上來。他是河西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2017屆畢業(yè)生王順斌,扎根新疆8年來,已成長為吐魯番市高昌區(qū)葡萄鎮(zhèn)洋沙中學副校長、遠近聞名的教學骨干。
在王順斌帶領下,6名河西學子走進了支教地洋沙中學。這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1100多名學生幾乎都是維吾爾族,他們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迎接著新來的老師們。
一進宿舍,丁香就感到了濃濃的暖意。敞亮的空間、嶄新的被褥、獨立的空調……學校沒有食堂,就專門為他們配置了冰箱和廚灶,還貼心地備齊了面粉、雞蛋、食用油。“本來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學校能為我們想的都想到了!”她感慨道。
“真沒想到,這里的硬件軟件一點都不差,我可以帶著孩子們‘觸網(wǎng)飛翔’啦!”一走進多媒體智慧教室,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學生張番燕便喜形于色。她為學生們精心準備了前沿的信息技術課。進校門前,她一直在犯嘀咕:“學校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設備能跟上嗎?”眼前的一切,讓她吃下了“定心丸”。
“馬書記,孩子們就交給您了!”離校前,李惠芬和洋沙中學黨總支書記馬惠玲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本報記者王冰雅尚杰本報通訊員肖月)
責任編輯:車丹清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