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現代公民社會與傳統(tǒng)宗法社會的顯著區(qū)別之一,就是現代公民社會中的成員在與他人的交往上突破了宗法社會成員所受到的血緣限制,開始擁有較大的公共空間與他人互動。友善的公民關系推動了和諧社會關系的構建,因此友善也成為公民的核心價值規(guī)范之一。
“友”在甲骨文中像兩只手,象征著朋友之間的援手,因此其本意是幫助?!吧啤庇梢粋€羊和一個言組成;羊是吉祥的代表,言是講話,因此其本意是吉祥的話語。兩者結合起來,直接的意思就是像朋友一樣善良,寓意是互相幫助和互相祝福。互相幫助意味著在其他人處于困境時要助人為樂,互相祝福意味著在其他人不需要自己幫助時心態(tài)良好。具體來說,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平等、待人如己、待人寬厚與助人為樂等四個基本方面。
公民社會的基點,不在于與傳統(tǒng)社會重合的那部分家庭倫理關系,而在于社會的公共空間。這種公共空間的存在和逐步擴大,提供了人本質的另外一種維度。而這個公共空間的氛圍怎么樣,取決于友善的價值是否能夠與工具理性共存。當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之后,每一個公民都將能夠獲益。因此,總結起來說,友善的原因至少基于三個方面:它是人的本質的要求,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也是每個公民都能從中獲益的社會氛圍。
據人民出版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釋義》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